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大約一年前,《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一場美國新老航天人講航天的論壇,嘉賓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和“阿波羅17號”宇航員尤金·塞爾南,波音公司總裁客串主持人。當主持人問貝索斯的航天情結時,他說自己童年時看尤金登月于是開始崇拜航天英雄,立志躋身航天族。主持人又問:那為何以亞馬遜起家?他答:為了掙大錢后搞昂貴的航天。聽眾頓時樂了。會后,記者本想采訪他,但他低調離去。
前不久,美國《華盛頓郵報》一名記者出了一本有關新航天人物的書,當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馬斯克、貝索斯。書中將兩人的個性做了比較,提到2010年前后,馬斯克在華盛頓國家廣場樂此不疲地宣傳自己的公司及火箭,但路人應者寥寥;貝索斯則鮮有這樣的場景。但如今,兩人都已是跨界英雄。
跨界是“政治之城”華盛頓的熱詞之一。多年前“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世時,曾到國會做證,記者有幸參加了那場聽證會。會上,多名議員竟動情地談他們有多么崇拜航天英雄,而這與當天的嚴肅主題不搭邊。茶歇時,議員們更是紛紛到阿姆斯特朗座前致敬。
航天在美國很時髦,但投入大、風險高,美航天界常為經費短缺頭疼。為讓國會增加預算,奧巴馬時期的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多次去國會做證,在他身后是兩大排NASA官員。要點經費實屬不易。
好在有貝索斯等“新人”。上個月,華盛頓召開世界衛星大會。為期四天的會議,以往通常第一天是預熱,從世界各地飛來的同行敘舊,第二天才是有航天巨頭參與的重頭戲,但此屆大會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進入主題。論壇上,貝索斯的“藍源”公司CEO、馬斯克的SpaceX女掌門人赫然坐在嘉賓中的顯著位子上,波音、美國聯合發射聯盟、洛克希德·馬丁等老牌大咖的總裁們則氣勢漸弱。
時間前移10年,那時的航天大會上,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對“無名小卒”般的SpaceX等公司向與會者發放小禮品相當不屑,并嘲諷說“他們在為找錢而造勢”。而今天,“藍源”公司、SpaceX的巨型宣傳板隨處可見,SpaceX女掌門人還被選為2017年度世界航天領軍人物。美俄聯盟的“國際發射服務”總裁科克·派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盡管強調新航天公司有“娛樂”性質,為了“好玩”,話里話外卻透露出新航天崛起讓其深感壓力。
新老航天公司合資聯手正成為熱門。在一場酒會上,法意合資的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CEO宣布與西雅圖一家新航天公司合資,他解下領帶大聲說:“我理解新航天公司就是不打領帶的,我現在宣布我們已步入新航天公司。”
不過,有一幕仍讓人心生感慨:美國老牌衛星火箭制造商軌道科學公司早前與著名軍火制造商ATK強強合并,他們借此次大會造勢,發布會現場座無虛席;而另一家只有20人的新公司發布會只有兩名聽眾。這家公司雖小,但成立僅兩年就發射了一顆衛星,這次他們精心準備,面對兩名聽眾依然遠程視頻、電話會議齊備。尷尬嗎?確實,但想想馬斯克的經歷,這又算得了什么?▲
環球時報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