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作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的牽頭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擔任了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她在電影節期間參加了多場論壇活動,但最關心的議題還是藝術電影的推廣和發展。接受《綜藝報》專訪時,孫向輝表示,“國產藝術電影雖然依舊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已經進入非常好的上升態勢中。”
孫向輝:從《白日焰火》開始,國產藝術電影就進入非常好的上升態勢,作品數量越來越多,但和全國藝聯的需求量相比,數量和質量還是有差距。比如我們做《三塊廣告牌》,一下子就6000多萬元票房,但如果做一部國產藝術片,就很難達到這樣的數字。當然,我們希望觀眾能夠給國產藝術電影一定的成長空間和時間。另外,國產電影的創作者也一定要做打動人心、給人溫暖的作品。
孫向輝:目前全國藝聯遇到的最大挑戰有三點。第一個是內容稀缺,需要有好片源,這樣影院經營壓力就會減少;第二是推廣方式要創新,現在大家更多還是用固有思維按照商業電影套路去做宣發,而藝術電影應該有獨特的宣發方式;第三是要找到觀眾,要非常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宣發成本。
孫向輝:互聯網對于二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推廣非常關鍵。藝術電影市場剛剛興起,雖然目前數據顯示是以一線為主,但二三線城市在迅速發展。對于如何精準找到藝術電影的觀眾,互聯網的作用不容低估。所以最初全國藝聯成立時,我們堅決要求一定要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成為發起方。無論北影節還是上影節,淘票票在網絡上的宣推,以及尋找藝術電影的垂直觀眾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孫向輝:藝術電影覆蓋的觀眾群非常廣,在做《尼斯》時我們宣推的觀眾不局限于文藝青年,而是進入了心理學受眾的范疇,有很多心理咨詢師進入影院給大家講解電影,講解心理疏導。我們的藝術電影一定要關注人文的生活表達,比如《第三度嫌疑人》,它進入到心理、法律等其他領域的話題,覆蓋的人群外延也隨之擴大。未來還有幾部國產影片要發行,例如《路過未來》,建議城市青年都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農村打工者在城市建設中付出了多少?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它傳達的是人文交流內涵。
孫向輝:在快速前進過程中,應該注意穩定性和影院的培育期,不能說這么多影院加盟,就意味著藝術電影已經走向良性發展,我們距離良性發展的目標還很遠。很多影院是因為全國藝聯能放映《三塊廣告牌》《海邊的曼徹斯特》才加入的,但實際上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國產藝術電影的發展。
孫向輝:加盟全國藝聯有一些硬性條件,比如必須是多廳影院,能保證加盟的銀幕每個星期5部藝術電影的放映時間,平均每天放映3場藝術電影,每周要有10場黃金排場。今年放映《尼斯》和《三塊廣告牌》期間,有個別影院沒有達到排片量,對于其中離標準差距太大的影院,我們采取了請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