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4月16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推廣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分為主題致辭、主題演講、影人沙龍三個主要板塊,眾多中外藝術電影創作者、推廣機構以及國內院線和宣發公司代表等齊聚一堂,暢談藝術電影的推廣和發展。此外,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現場授牌多家影院,進一步壯大了藝術電影發行放映隊伍。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孫向輝在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北京電影節開幕前,北京展映單元的上座率為71.33%,票房較4年前上漲10余倍。藝術院線蓬勃發展,自2016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成立以來,得到各方面支持,目前已輻射至48條院線,90家影管公司;在200個城市擁有1260個加盟影院,1590塊加盟銀幕;在各地放映了61部中外佳作。“目前,國內已經至少建立了3個放映藝術電影的穩定陣地推廣:一是電影節展,一是單體藝術影院,最后一個是遍布全國各地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
路偉:北京天空之城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
不管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找到用戶,做電影就會更容易一些。在今天這個時代,藝術電影有著極大發展空間,因為用戶類型特別清晰,就是文藝青年、愛讀書的人、電影的深度愛好者,他們可以不遠千里來看片,來參加電影圈的聚會。
藝術電影的發行推廣中,眾籌特別有用,這是電影觀眾的主動選擇,也是他們能深度參與的方式。藝術電影也可以在衍生品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因為在與觀眾建立持續關系方面,衍生品很有價值。
李捷: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
藝術電影是最適合用互聯網渠道宣發的類型之一。首先因為藝術電影體量相對較小,它的受眾分布集中,粉絲也非常集中,而藝術電影最好的宣傳方法就是通過口碑,我們稱之為“口口相傳”。口口相傳最好的渠道是在互聯網的新媒體平臺、社交平臺,以及類似于淘票票這樣的購票平臺。我們每天有大約80萬條電影的評論,這些評論和評分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些用戶的觀影決策。
藝術電影的宣發,特別不適合延用商業電影的套路,因為它的體量太小了。同時,藝術電影的宣發成本不宜過高,因為它的制作成本較低,更需要口碑和評論的助力。所以,藝術電影需要依靠互聯網的口碑發酵以提高內容影響力,而且特別適合由粉絲傳遞。
鄭大圣:《村戲》《代號》等影視劇導演
對所謂“藝術電影”最粗淺的理解就是——沒法歸類的電影,所有不是類型片的電影大概就是“藝術電影”。沒法上貨架的電影怎么發行推廣一直以來都是個問題,不光對中國電影,在任何國家,在電影史上的任何時段都永遠是個問題。但我的感受是,中國藝術電影的市場從最近三五年開始明顯變得越來越好了。
我希望整個電影的態勢應該是敞開的、自然生長的生態,它應該什么樣的品類都有,能夠形成良性的自循環。中低成本的藝術電影應該如何良性地控制投入?我們可以在藝術電影的良性循環內來考量,而非以商業電影體系的數字來毛估大小,因為藝術電影的發行永遠需要創意。現在穩定的藝術電影觀眾越來越多,只需要發揮想象把這樣的電影和觀眾群準確地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