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為進一步加快北京影視產業繁榮發展,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胡東在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影視政策解讀發布會上,解讀了助推北京影視實現穩中有升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特色亮點、保障措施、堅持方向、突顯內容。
《綜藝報》:如何解決北京市影院地理位置分布不均的問題?下一步有何舉措?
胡東:雖然北京市影視事業和產業在繁榮發展,但也存在短板部分。根據全中央統一部署,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準備用2到3年時間,加快全市影院的空白點以及遠郊區影院建設,實現農村地區鄉鎮影院全覆蓋,實現城六區兩公里范圍內保證有院線,讓城六區市民出行一公里便能觀影,為市民觀影提供便利;計劃在2020年年末,全市影院數量300家,銀幕數2200塊,平均10000人有一塊銀幕,70000人有一家影院。較之目前,北京市影院數增加80家,銀幕數增加700塊,一家影院平均承載的人數下降20000,一塊銀幕平均承載的人數下降5000人。
除規模發展外,北京市還會大力發展特色化院線,例如國家部委提出放映國產片的人民院線,以及剛剛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成立的專門放映藝術片的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另外,還要規范點播影院建設,力爭實現“3個200家”目標——人民院線200家,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200家,規范的點播影院200家。既能滿足不同觀眾的多樣化觀影需求,也能為多題材類型的影片提供市場保障。
在影院硬件設施方面,大力發展遠郊區的商業院線建設,符合規定的單廳影院可以最高獲得100萬元建設資金。對現有的老舊影院也有資金支持,使所有影院都能達到最新放映技術標準。為讓農村共享電影經濟發展成果,北京市正積極引導推進有關公益文化和市場環境有機結合的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改革措施。
《綜藝報》: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影視作品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有哪些扶持政策?
胡東:今年,首次設立了北京市提升廣播影視業國際傳播獎勵專項資金,今年的資金總額大約為4500萬元,主要用于廣播影視節目對外傳播譯制、版權輸出以及廣播影視傳播的平臺建設。另外,北京市還舉辦了一系列海外影視節目品牌活動,例如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映計劃等,其中《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愛情故事》《媳婦的美好時代》在當地百姓中耳熟能詳。海外節目輸出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譯制語種也從一種增長到四種,并從單一節目展映發展到新聞發布會、明星見面會等多種影視文化活動。
《綜藝報》:對于利用老舊廠房改建影院有哪些扶持政策?
胡東:對于利用老舊廠房改建放映廳達到3個以上,座位數不少于180人,單廳座位數不少于70人,年票房收入超過200萬元的影院會有最高限額的資金扶持。這樣既可以繁榮影院發展,也可以緩解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影院建設空間不足的問題。
《綜藝報》:《北京市多廳影院建設補貼管理辦法》修訂的目的以及建設目標是什么?
胡東:修訂目的主要有三個:補短板、抓重點、強改革。北京市出臺該政策有三個建設目標:一是促進文化資源合理配置,引導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資影院建設,建設具有全國示范作用的影院市場。二是擴大電影市場規模,提高影院的覆蓋率,促進影院經營的協調發展。對于五環路以內的新建影院適當提高建設標準的門檻,避免惡性競爭;對于五環外的鄉鎮影院,相對降低扶持準入門檻,提高扶持的額度,引導民間資本向鄉鎮影院發展。三是重點扶持五環外鄉鎮及城市副中心、老舊廠房改造以及老舊影院改造建設和設備升級,讓不同地區的群眾享受到相同的觀影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