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楊
4月10日,由優酷自制出品,雄孩子傳媒、大將傳媒聯合出品的《北京女子圖鑒》上線。該劇由黎志執導,張佳編劇,戚薇領銜主演,陳瑾、吳越、張檬、王嘯坤、魏大勛、陳龍、劉暢等共同出演。
《北京女子圖鑒》改編自日本網絡熱播劇《東京女子圖鑒》,講述2008年到2018年間,以陳可為代表的職場女性在北京的情感與生活。截至4月23日,該劇播放量超5.6億,豆瓣評分6.1,新浪微博主話題#北京女子圖鑒#閱讀量破7.4億。
雄孩子傳媒聯合創始人、《北京女子圖鑒》出品人藥軍告訴《綜藝報》,“2016年年底,我們注意到現實題材在網劇市場上的潛力,一直努力尋找更符合年輕觀眾口味的相關內容。遇到《東京女子圖鑒》后,我們在這個IP的策劃和改造上做了許多創新表達的探索。”
優酷在引進“女子圖鑒”系列劇正版授權后,只借用了原IP的大結構,轉以北京和上海兩座中國城市為背景,進行針對性改編,分別制成《北京女子圖鑒》和《上海女子圖鑒》。《北京女子圖鑒》率先開播,《上海女子圖鑒》將于5月接檔。
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版權中心總經理、《北京女子圖鑒》監制馬筱楠表示,該劇是“以國際IP為殼,講述中國的時代故事”,“我們希望通過職場女性這一特定人群在北京這一特定地域所發生的奮斗故事,為新時代的普通女性發聲、為新時代的奮斗者發聲。”
《北京女子圖鑒》劇本打磨了6個月,拍攝75天,后期制作3個月,整體制作周期用時1年。該劇保留了原IP中女主是平凡女性的角色設定及其努力上進的性格亮點,但對故事核心價值觀和發展脈絡均做了改動,“90%以上內容為原創。”雄孩子傳媒聯合創始人、《北京女子圖鑒》制片人盧林告訴《綜藝報》,“《北京女子圖鑒》創作初衷是塑造有夢想的‘北奔女性。”考慮到中日兩國社會現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該劇摒棄了原IP女主在日本社會“階級進階”的成長脈絡,轉向以情感、生活和職場等多維度描寫女性成長,并對原著中的話題事件進行篩選和重構,呈現北京職場女性關注的重點。
《北京女子圖鑒》共20集,涉及20個大話題,76個小話題。該劇主創皆為“北奔”一族,對“北奔”生活都深有體會,為確保劇本內容的真實性,讓故事更接地氣,除結合親身經歷外,他們還采訪了近百位“北奔”青年,研究和分析了由互聯網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從三方面對劇集涉及話題進行甄選:其一,話題要具有討論價值,是值得觀眾熱議并被普遍關注的,例如,年輕人為什么來北京?其二,話題要有趣味性,能給戲劇表達留下空間,例如,北京飯局文化;其三,選擇女性關心或女性特有的話題,例如,有關“女性30歲是一道坎”的討論等。
《北京女子圖鑒》被該劇主創定義為“鏡像劇”:一方面,通過真實的事件和細節刻畫,希望觀眾在劇中像照鏡子一樣“鑒”到自己;另一方面,每集片尾設計了番外小劇場,在正片的女主視角之外,為觀眾提供了其他視角的解讀。例如,通過番外劇場,觀眾可以看到,初戀男友對陳可提出分手其實另有隱情。主創表示,希望該劇像多棱鏡一樣,為觀眾折射出生活多樣性的真實。
隨著《北京女子圖鑒》的播出,諾基亞5230、MSN、“奧運版”可口可樂、2007年版Neverfull LV、迪奧花漾甜心淡香水和目前已停產的索尼VGN-cs19/p電腦等劇中道具,引起眾多網友關于逝去時光的記憶共鳴。
作為現實題材作品,《北京女子圖鑒》從人物妝發造型、道具和場景等方面力求對時代變遷細節的還原,為觀眾營造代入感。雄孩子傳媒聯合創始人、《北京女子圖鑒》制作人陳鋼介紹,女主陳可和北京城在10年間的變化需要主創團隊對諸多細節進行細致考量。劇中,為展現陳可從青澀女孩到成熟女性的變化,劇組為其設計了超過200個造型;隨著時代更迭,陳可使用了7臺手機——諾基亞5230、諾基亞N86、iPhone4、iPhone5、iPhone 6Plus、iPhone 7Plus、iPhoneX。
“雖然網友感覺不到劇中有特效應用,實際我們運用了大量特效制作。”陳鋼表示,北京在10年間變化巨大,對此,劇組從微觀到宏觀做了多方面呈現。例如,陳可第一次來北京,從北京西站打車到清河,攝制組按照路線全程拍攝,后期制作中將10年前沒有的建筑比如中國樽等,一一抹掉;目前北京街頭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也需要在拍攝期間規避并結合后期特效進行處理;出現在路途中的廣告牌,導演、美術和置景等相關人員都要依據年代分析去留……
《北京女子圖鑒》的制作場景,從四川樂山到北京共計逾110個,其中95%采取實景拍攝。在北京拍攝期間,劇組平均每天轉場3次,北京的交通狀況為拍攝帶來很大考驗。陳鋼告訴《綜藝報》,《北京女子圖鑒》的創作團隊為電影班底,在拍攝手法上融入了電影制作技法;聲音呈現95%以上采取同期錄音;剪輯節奏和情感處理等方面結合了大數據分析,按照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觀看習慣進行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