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禧
摘要:面對高速發展的汽車產業,以及日益嚴重的交通事故現象,交通安全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大問題。因此為了緩解嚴峻的交通問題,減少因車禍受傷或死亡的人員,研究汽車安全技術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發展汽車安全氣囊技術,努力做到車輛安全,保護駕駛員乘客行人不受傷害。
關鍵詞:汽車安全氣囊;正確使用;檢修
引言
安全氣囊是公認的能夠減輕事故中駕駛員損傷的被動安全產品。然而,安全氣囊的研究與設計大多是針對乘用車,針對客車安全氣囊的研究與設計比較缺乏。客車與乘用車駕駛員側的約束系統存在一定差別,如轉向盤半徑、轉向管柱的傾斜角、座椅的傾斜角、轉向盤與人體的角度,故客車安全氣囊設計與乘用車的存在差別。客車駕駛員與轉向盤的夾角大于 50° ,這使得在發生碰撞事故時,客車駕駛員胸部更容易與轉向盤輪緣發生“二次碰撞”,造成嚴重的胸部損傷。傳統的安全氣囊在起爆后,始終位于轉向盤上端,無法有效避免胸部與轉向盤輪緣接觸。因此,在客車中,傳統安全氣囊與轉向盤的匹配存在問題,駕駛員的胸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通過對道路事故數據的統計分析,得 出 胸 部 損 傷 仍 然 占 26.7% 的 結 論。
1安全氣囊簡介
安全氣囊主要置于車內的三各部位:首先就是在車內前方(正副駕駛位),側方(車內前排和后排)和車頂。在裝有安全氣囊系統的容器外部都印有 Supplemental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簡稱 SRS) 的字樣,直譯成中文,應為“輔助可充氣約束系統”。英文名稱中強調了安全氣囊是輔助性的設備,應該與安全帶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例如奧迪 A6L 車型,在正駕駛位的氣囊裝在方向盤的中間位置,副駕駛位的安全氣囊安裝在正前方的平臺內部,在意外發生的瞬間可以有效的保護駕駛員和副駕駛位乘員的頭部和胸部,因為正面發生的猛烈碰撞會導致車輛前方大幅度的變形,而車內乘員會隨著這股猛烈的慣性向前俯沖,造成跟車內構件的相互撞擊,另外車內正駕駛位置的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發生碰撞時方向盤頂到駕駛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傷害。另外奧迪 A6L 車型也配備里側面氣囊,側面氣囊系統是保護汽車遭側面碰撞以及車輛翻滾時乘員的安全,一般安裝于車門上。在車輛遭到側面碰撞會導致車門嚴重變形,以至于無法開啟車門,車內乘員被困于車內,側面安全氣囊可以有效地保護車內駕乘人員來自側面撞擊導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側以及胳膊的傷害,保證身體上肢的活動能力和逃生能力。隨著整車被動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檔豪華車中出現了高達 30 幾個氣囊,從頸部、膝部、甚至是在車頂的兩側會配有兩條管狀氣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有效的緩解來自車頂上方的下壓力,配合側面氣簾能夠有效的保護乘客的頭部和頸部。膝蓋部分的氣囊位于前排駕駛座椅內,一旦打開能夠有效保護后排乘客的腰下肢體部位,從而也能緩解來自正面碰撞的前沖力。但是,人們片面地強調安全帶和氣囊的單獨的安全防護作用是不合適的,只有二者同時“使用”時,才能夠發揮最大效果。
2氣囊的設計理念
客車駕駛員的胸部損傷主要是駕駛員與轉向盤輪緣碰撞所引起的,環形安全氣囊的設計旨在減小駕駛員的胸部損傷,因此,應主要從避免駕駛員與轉向盤輪緣的直接接觸和減小接觸時的能量角度來考慮。設計的安全氣囊為圍繞轉向盤的環形片體,氣囊內徑為400mm ,外徑為600mm ,充氣后氣囊體積約為 42L 。折疊時內置在轉向盤輪緣中,充氣時沿轉向盤輪緣徑向向外展開,包裹住轉向盤,從而在事故發生時,避免駕駛員的胸部與轉向盤發生直接碰撞。轉向盤輪緣內空間有限,新型環形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安裝在轉向盤中間。環形氣袋和氣體發生器之間由左右 2 個連接氣袋連通,使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順利傳輸至環形氣袋,完成氣囊的充氣過程。為保證事故發生時,氣囊可快速展開,在轉向盤輪緣外邊緣中心線位置設置撕裂線,保證氣囊展開時能夠快速撕裂包裹結構,充滿氣袋。
3安全氣囊的正確使用及注意事項
(1)安全氣囊的正確使用。①因為安全氣囊是輔助的安全裝置,因此務必和安全帶配合應用。②第一時間解決安全氣囊的故障 ,反之會發生嚴重后果。③不要在安全氣囊放置其他物件,避免影響安全氣囊作業,同步要規避安全氣囊放置于高溫情況下。④因為安全氣囊傳感器等部件對碰撞和沖擊很敏感,要盡可能規避碰撞和沖擊,預防導致安全氣囊忽然展開。⑤行車前,需要關注安全氣囊的指示燈是否正常。⑥嚴格按標準保管安全氣囊系統各元器件。(2)汽車安全氣囊檢修注意事項。①只有汽車安全氣囊專業維修人員才可以用維修汽車安全氣囊。②在進行維修安全氣囊之前, 要把時鐘等體系的內容仔細記載下來。③假如需要檢修安全氣囊,務必將點火開關放置在鎖止部位 ,同步將蓄電池的負接線斷開 3min,過后才可以進行維修作業。如指示燈運行異常,最少停頓10min 才能實施維修操作,預防出現意外。④在拆安全氣囊組件時,依照維修要求擺放各零部件,尤其注重應把緩沖墊(軟面)朝上,同步需要放在干燥的環境下。⑤禁止對安全氣囊的氣袋或點火器實施加熱或企圖用工具打開。⑥汽車安全氣囊各組成零部件,務必確保由原廠統一提供,而且型號要相同。⑦在安裝汽車安全氣囊時,務必依規定的擰緊力矩將控制裝置安裝牢固。不能讓線束被其他零件擠壓,也不要交叉穿越其他零部件。⑧只有在確保安全氣囊體系依要求安裝好后,才能實施各電器測驗,在測驗環節中,絕對不能使用歐姆表測量各電器,要用專業儀器來測量。⑨應為安全氣囊不能維修運用,其中各零部件也沒有必要實施維修,針對已引爆的氣囊,不可以實施拆解。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相信我國汽車安全氣囊技術會不斷向前發展,會開發出更加先進可靠的安全裝置,緩解嚴峻的交通事故現象,汽車安全氣囊與汽車產業都能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含玉,楊濟匡,蔣小晴,等.大客車前碰撞中駕駛.員膝部氣囊優化設計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5,34(11):1738-1743.
[2]馬會斌.汽車安全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展望[J].科技、經濟、市場,2016(3):12-12.
[3]官利建.中國汽車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6(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