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
摘要:本文以2012年到2014年通過媒體曝光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做基礎,通過敘述性統計的辦法,從時間、地區、農產品類別、性質原因、傳播途徑5個方面剖析了輿情從發芽到結果的內在變化,然后得出媒體曝光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特征。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論分析;輿論特征
1 數據資料來源
從2012年到現在,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上的輿論,對輿論內容進行監控和剖析。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論的監測采用計算機網絡監控與人工監控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通過網絡智能化輿論監控平臺全天候獲取網絡中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各種新聞報道和輿論情況,確保監控的“查全率”;另一方面通過人為定點信息檢索重要的門戶網站方法,對重點突出的范圍進行專門監控,保證監控的“查準率”。監控的內容包括與法律規定的食用農產品范圍有關的各類媒體曝光、網民關注情況及輿論方向等信息。檢控渠道以互聯網為主要途徑,其中包括報紙、電視、廣播為首的傳統媒體網絡,還包含網站、貼吧、微博、微信、QQ等等。2012年-2014年監控搜集到的媒體曝光新聞樣本數據結果表1.
通過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計數單位,實時統計各類曝光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農產品種類和農業生產環節等信息,形成了研究問題的基礎數據庫。在這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通過曝光地點、時間、農產品品種、性質因素等等為切入點進行數據剖析、研判。
2 結果分析
2.1時間分布
從每年曝光總量上看,2012-2014年曝光問題事件的數量分別是205、221、294件,2013年和2014年分別相對于前一年增長了7.8%和33%。然后從每年的月份來看曝光量,每年的2月份和10月份相對少一些,而3月份和11月份的曝光量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3月份,正好是“兩會”、“3.15”的時候,是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曝光的高峰期,這樣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剛好有利于傳播、擴散。
2.2地區分布
統計出媒體曝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間地區分布情況后,分別統計出 2012 ~ 2014 年相關報道涉及省份的前 10名。山東和廣東兩省持續三年占據榜首,三年中均進前十名的省份還有浙江、北京、湖南、江蘇和河南,所以三年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存在這七個省份中。然而我們知道,山東省、廣東省都是食用農產品生產大省和消費大省。從食用農產品生產方面,有山東的果蔬,廣東的水產品等;從消費方面,山東省和廣東省都屬于經濟發達的省份。其中這些省份的大中型城市,人口局多,公民更為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前10位的省(市)所爆光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總數占全國總數的60%以上,也就是說,全國約1 /3 的省( 市)曝光了約全國2 /3的問題事件,從而這些省(市)成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輿論的重點區域。
2.3農產品類別
食用農產品是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他產品的總稱。參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中對食用農產品種類的一般分類方法,同時也結合新聞媒體報道的特點,將2012-2014年間媒體曝道出食用農產品質量問題事件涉及到的所有農產品種類進行整理研究。得出結論,豬肉(16%)、蔬菜(12%)、水產品(10%)、牛羊肉(9%)這四類出現的安全問題居多,基本上占總量的一半;其中肉類是媒體曝光食用農產品安全問題最多的種類,占到44%左右。其他主要涉及的食用農產品種類分別有谷物(8%)、乳品(7%)、水果(7%)、茶葉(6%)等。進一步研究表明,水產品、乳品和禽肉在這三年中的曝光量呈下降趨勢,然而谷類和牛羊肉類在這三年中的曝光量呈上升趨勢。
2.4性質原因分布
2012 ~ 2014 年媒體曝出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的性質原因統計分析結果,食用農產品安全問題事件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別是“非法添加”、“制假售假及違法違規加工”、“違禁農獸漁藥及農獸漁藥殘留”。農產品在生產及初級加工階段“非法添加”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最重要的原因,在2012年占比重第一的位置。由于近些年,有關部門對此監管力度增強,使此因素比例下降,然后“制假售假及違法違規加工”正悄悄取代它的位置。還有“產地環境污染”和“動植物疫病”等原因誘發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呈上升趨勢,其中產地環境污染上升趨勢比較明顯,公眾關注頗高,報道量逐年增加。其他原因也不能忽視,如“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污染”是食物中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也成為媒體曝光的焦點。
2.5傳播途徑分布
分析第一時間曝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的首發媒體類型,3年來,傳統媒體的報紙一直占據食用農產品安全問題事件曝光途徑的優勢,占的比重全都超過50%以上。電視、廣播雖然在傳統媒體信息交流中處于中心位置,但第一時間發布報道食用農產品安全問題事件的新聞數量遠低于網絡媒體,更落后于傳統媒體的報紙。雖然網絡媒體沒有傳統媒體的天然優勢,但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絡媒體在事件曝光后的傳播、發酵以及社會輿論的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結束語
通過對2012 ~ 2014 年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件媒體曝光情況的分析,可總結出此類問題事件爆發的一般規律,分別包含“曝光時間的周期性”、“曝光地區的二象性”、“曝光對象的集中性”、“誘發因素的多樣性”、“輿論傳播的綜合性”這幾個規律構成了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隱患的主要原因。通過本文得出的規律希望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祥洲.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風險分析的內涵和外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05):3-7.
[2]李祥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治理對策探討[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01):12-16.
[3]梅星星.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D].導師:馮中朝.華中農業大學,2015.
[4]余芳.基于網絡輿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管理分析研究[D].導師:戴小鵬;蔡志平.湖南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