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平衡計分卡的自身特點,分析了在政府質監部門應用平衡計分卡的方法進行績效評估的可行性,建立績效評估模型和相應的指標體系,并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績效關鍵驅動指標進行評價。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政府績效評估;質量監督局
一、引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得到進一步重視,對政府部門進行績效評估已成為一種必然。西方國家首先開展了針對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研究,主要成果是制定了政府績效考核的一些標準和方法,并得到了切實的應用。我國政府績效評估起步較晚,政府部門通常采用的績效考評主要有個人工作總結、主管評估、組織上考察等方法。考核方式多為定性,考核結果缺乏客觀、公正。
二、可行性及應用模式分析
平衡計分卡是一種新穎的戰略性績效管理系統和方法,提供了一種全面的評價體系,核心思想即是“平衡”,通過因果關系分析,找出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最大關鍵因素,并根據關鍵因素來設計關鍵的績效指標體系,進行評價。
(一) 可行性分析
平衡計分卡的產生是為了應對私營部門績效評價,但平衡計分卡同樣能夠實現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其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
1、平衡計分卡的理念是基于“平衡”。對于政府的績效評估,平衡計分卡體系的設計強調“平衡”與“統籌”的理念,即是考慮政府里面面臨的短期政績與長遠政績、競爭與協作、公平與效率、發展與穩定等關系之間的平衡與統籌。
2、平衡計分卡以發展為中心,根據組織的目標得到具體的績效指標。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平衡計分卡既是一種有效的績效評估方法,更是一種實現組織戰略的管理工具。
3、平衡計分卡為實現績效評估,可以應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對于政府績效評估既有定性評估的方面,又有定量評估方面,特別是在定量分析方面,可以深入客觀的進行評估。
(二)應用模式
為了把平衡計分卡應用到政府績效評估中,必須對平衡計分卡的具體指標內容和結構關系進行優化整合。在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中,根據政府部門的特點,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設計為五個實用指標,分別為:使命、公眾服務、政府成本與業績、政府管理內部流程、政府學習與發展。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三、具體應用與實施
(一)某省質監部門簡介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屬于省政府直屬機構,從事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績效評估模型的構建質監部門的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結構應設計為質監部門管理內部流程、質監部門成本與業績、利益相關者、質監部門的學習與發展、公眾服務、使命等六個主要的維度。其基本模型如圖2所示。
(二) 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實施質監部門的績效評估,應分為三步實現。首先,應構建質監部門績效考評的指標;然后,根據平衡計分卡模型來設計各個維度的計分卡;最后,設計績效評估和評價指標。根據上述的質監部門的特征,計分卡分為以下四種:1、使命計分卡。為強調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的社會目標,把使命置于平衡計分卡的最頂端。奉獻優質的產品以及構建和諧社會這兩個方面構成了質監部門使命維度的主要績效目標。2、利益相關者計分卡。顯然,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與管理協調性特征構成質監部門利益相關者維度的主要績效目標。3、公眾服務計分卡。公眾滿意度以及服務的質量作為公眾服務計分卡的主要績效目標。4.部門內部流程管理計分卡。內部管理流程能夠較為明顯地顯示出其績效水平。
(四)模糊綜合評價法及其應用
1、確定測評目標的權重。首先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對準則層的因素進行判斷,對各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用九級分制的方式對比較結果進行賦值。
2、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考評績效。模糊綜合評價法能夠處理相對模糊的事物,其通過綜合評判各個因素對于總體目標的影響,能夠以定量數值的方法,準確反映各個因素的評價結果。
四、結語
本文將平衡計分卡應用到政府的質監部門績效評估領域,設計了考慮綜合因素的計分卡,構建了績效評估結構,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模糊綜合法對關鍵績效驅動指標進行評價并得到評價結果,具備充足的調研數據后可進一步實施應用。
作者簡介:呂程琳,(1989-12),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員,碩士學歷
參考文獻:
[1]平衡計分卡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曹榮.西南交通大學,2005.
[2]平衡計分卡在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運用研究[D].楊駿強.南昌大學.2014.
[3]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構建[D].孫東寧.沈陽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