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芳 安瀏彬
摘 要: 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作為橋梁工程施工的主要環節,其施工技術水平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對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及溫控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施工工藝;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
一、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
1、開挖承臺基坑
樁基施工前開挖承臺基坑需基本完成,且選取墊層混凝土硬化。完成樁基施工后,承臺邊線可選取全站儀放出,并將雜物清理干凈,樁頭需將設計標高位置開鑿,將浮漿清理干凈,樁基需實施質量檢測,如無損檢測等。同時,承臺縱、橫向軸線、4角點位可通過全站儀放出,邊線需由墨線彈出。承臺基底施工中,其范圍必須在基礎范圍以外,需多出50cm,清理干凈墊層混凝土上方雜物后,需徹底清洗表層,直至新鮮混凝土面露出,特殊情況下,應鑿毛墊層混凝土。
2、加工及安裝鋼筋
第一,根據施工規定,對鋼筋進行準確編號,隨后做好配料、下料工作,準確定位鋼筋位置,且做好綁扎工作。鋼筋搭接是可選取直螺紋套筒進行鋼筋(直徑20mm以上)連接,以此縮短施工時間。承臺混凝土澆筑施工前,需綁扎好所有墩身直立鋼筋。完成安裝鋼筋工作后,需根據設計規定進行各類預埋件安裝,局部遺漏現象不能出現。且進行測溫、測應力元件安裝。
第二,由于該工程主墩具有特殊性,需將預應力系統設置到承臺位置,鋼筋施工前,當普通鋼筋和預應力鋼筋之間存有矛盾,需進行普通鋼筋挪移,確保預應力鋼筋具有準確位置。選取塑料波紋管作為預應力管成孔材料,施工時管道不得于電焊等相接觸,尤其在焊接定位鋼筋網時必須加以重視。相比主管,波紋管接頭應大一些,選取膠帶將接縫位置纏繞好,避免漏漿情況出現。0.5m為定位網之間的距離,焊接承臺鋼筋應具有穩固性。需將芯棒穿入波紋管內,需進行預應力管道重量增加,避免波紋管上浮現象出現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芯棒需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完成后進行,隨后將鋼絞線穿入。
3、安裝循環冷卻水管
為保證澆筑混凝土后具有良好質量,水泥水化熱最高溫升值減小,混凝土溫差可有效降低,防止貫穿裂縫由于溫度產生,且能夠對結構物內部溫度有效降低,對內外溫度差進行有效減少,防止表面裂縫產生。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冷卻管需按照水化熱計算結果設置。選取鋼管(直徑50)為冷卻管,選取絲扣進行冷卻水管接頭連接,需固定接頭位置,避免因外部原因出現斷裂現象,隨后固定其他位置。通水檢查后,需及時解決漏水問題,隨后將上層鋼筋、冷卻水管安裝好。
4、制作、安裝模板
安裝模板前,選取磨光機把模板表面銹跡清理干凈,并將一層淺色脫模劑涂刷到模板表面,在鋼筋附近互相錯開相同位置強度一致的混凝土小墊塊,布設時1㎡需進行4塊以上設置,綁扎需具有穩固性,且根據施工規定進行墊塊厚度大小控制。選取墩身鋼模板拼接組合承臺模板,接縫選取海綿條封堵,接縫位置可選取封箱膠帶進行封堵,避免漿液遺漏,通過圓鋼、承臺底作為拉桿,焊接承臺中部與承臺頂部,以此形成整體,選取雙螺帽作為拉桿,選取鋼管支撐為模板外側。
5、混凝土澆筑
覆蓋、遮擋混凝土選取的原材料,防止暴曬,為達到溫度降低的作用也可通過灑水施工。混凝土通過冷卻水進行攪拌施工,以此將入模溫度有效降低,特殊情況下,混凝土攪拌可選取冰水。通過棉布進行混凝土運輸車進行覆蓋,將冷卻水管設置到承臺內部,利用循環水對混凝土內部溫度有效降低。選取塑料薄膜、麻袋進行混凝土表面進行養護保溫施工,以此將混凝土內外溫度差異進行有效減短。
澆筑混凝土前,其高程可選取水平儀測定,澆筑混凝土時控制標高可選取承臺頂層進行小鋼筋頭焊接,復測墩身預埋鋼筋時可選取的儀器為全站儀,隨后承臺底表面可通過清水將泥土除去,且做好保濕工作。
在當天溫度最低時間段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向現場運至時可通過混凝土罐車,其中一些可通過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直接出料到串筒,其他罐車則需向混凝土輸送泵內倒入混凝土,混凝土可通過混凝土輸送泵向模板送入,以此對承臺距離遠的混凝土實施澆注作業。且根據施工現場工程量的多少進行振搗施工。150方為混凝土每小時供應量,具有較小數量,由此可見澆注混凝土可由承臺中間重復性下料,隨后擴散到附近,施工方式以臺階法為主,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覆蓋作業不得間斷,30cm為各層覆蓋厚度,避免混凝土分層現象出現。混凝土可選取插入式振搗器施工,一般振搗作業需分層進行,振搗混凝土間隔距離為30cm,振搗施工中上一層向下一層插入8到10cm。測溫元件、預埋件及鋼筋等材料不得于振搗棒相接觸。澆筑混凝土的時間一般為2到3天,澆筑承臺混凝土時,冷卻管需層層覆蓋,以此對完成澆筑混凝土的水化熱進行有效降低,進而達到混凝土內部溫度下降的作用。隨后將混凝土表面泌水清理干凈,通過二次抹面壓實方式在混凝土初凝前期與混凝土預沉后期施工,防止收縮裂紋現象出現在混凝土表面。
6、養護
抹壓混凝土表面后需進行雙層塑料薄膜覆蓋作業,以此將混凝土過多拌和水清理干凈,以此達到養護混凝土的作業,終凝后需進行無紡布覆蓋,且做好灑水養護工作。當2.5Mpa為混凝土強度后,需將模板拆除,隨后再進行2周以上覆蓋養護。地面下方位置,需做好回填施工(預應力部位除外)。地面上方位置需做好覆蓋施工,不能在陽光、風等情況下長期暴露。保溫重點、難點為插筋位置,因此必須做好覆蓋工作,避免因溫度問題影響施工質量。嚴格遵循混凝土內表溫差、降溫速率具體情況做好養護工作,需分層逐個拆除保溫覆蓋層。
二、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
1、現場溫控監測目的
現場溫控監測必須實施信息化溫控工作,澆筑承臺混凝土前,需將測溫孔設置到承臺內部,選取簡便、可靠的測量方式,對混凝土內溫度變化進行定期監控。如混凝土內外溫差在25℃以上,應選取科學有效措施進行適當調整,合理控制混凝土溫度梯度,以此對有害裂縫的產生進行有效控制。
2、現場溫控監測的方法
測溫點合理設置,選取直徑為48x3mm鋼管進行測溫管制作,通過鋼板封閉預埋鋼管下端,并將自來水灌入鋼管內,選取木塞封堵。按照承臺形狀,將5個測溫點設置到承臺中間部位,并將6個測溫點設置到承臺周圍。完成混凝土澆筑作業后即可進行測溫工作。測量時,應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標高測點的確定,并獲取準確的測量溫度數據。7天內間隔4小時進行一次溫測;7天后需間隔12小時進行一次溫測;14天后完成測溫,每次測溫時,應將附近環境溫度一起測量出來。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必須在25℃以內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內外部溫差。
3、溫控效果評價
第一,作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的重點,混凝土配合比應與混凝土施工、耐久性要求相符,優化配合比,盡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合理選擇原材料。溫控結果表明,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最高溫度在63.7℃以下,與溫控標準要求相符。
第二,按照溫控計算進行溫控措施的合理制定,選取“內降外保法”施工,可有效減少混凝土早期溫度峰值,降低混凝土內表溫差,避免混凝土溫度裂縫出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交通運輸網絡不斷的完善,尤其是橋梁工程建設,不僅為人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有效的拉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施工質量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橋梁施工過程中,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橋梁工程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劉傳鵬. 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控制關鍵技術[J]. 技術. 2011(02).
[2] 段寅,向正林,常曉林,劉杏紅. 大體積混凝土水管冷卻熱流耦合算法與等效算法對比分析[J].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0(06).
[3] 萬惠文,謝春磊,徐文冰,王威,熊遠柱. 大體積高強混凝土承臺的溫度控制與監測分析[J]. 混凝土. 2010(09).
[4] 何雙福. 橋梁工程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與溫控措施研究[J]. 山東工業技術.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