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濱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隨著社會群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升,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得到全面推廣,但是病蟲實際防治技術較為復雜,防治具有一定難度。本文從東北高密市出發,對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的具體方式進行探析,旨在提升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質量。
關鍵詞:水稻病蟲;綠色防控;具體方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22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會受到各類病蟲的侵害,導致水稻總體產量降低,所以現階段加強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傳統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是采取化學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會產生大量化學殘留,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化,也不利于人類身體健康。長期使用化學用藥防治,使得病蟲產生抗藥性,導致化學措施費用不斷提升,防治效果也逐步降低。所以當前需要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措施,降低化學用藥量,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病蟲防控質量。
1 建立完善的病蟲監測網絡
目前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措施指的是通過生態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控、科學化用藥等措施,通過專業化技術來進行防控,控制病蟲害威脅,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當前完善水稻病蟲綠色防控需要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監測網,在水稻農田種植區域設置多個監測點,并且配置相應的病蟲監測燈,對水稻常見的稻瘟病、紋枯病、水稻飛虱等進行監測,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分析病蟲害的主要影響。借助現代化網絡通訊手段,向種植戶以及病情防控部門提供病蟲害發生的基本情況,傳送相關數據。這是目前加強水稻病蟲綠色防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制定各項措施的基礎[1]。
2 農業防治措施分析
當前水稻種植需要優化農作物整體布局,選取更多抗病性較高的水稻品種。在種植過程中可以選取輪作的方式,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病蟲的實際危害程度。在實際播種中需要選取合適的播種期,在播種之前需要進行充分曬種,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種植。在充分浸種消毒之后再進行均勻播種,等到秧苗長勢較為均勻之后進行覆蓋,通過無紡布遮掩能夠有效防止水稻飛虱等害蟲。在展開移栽前的1周時間可以揭蓋,而后加強稻田內水肥管理,以此來培育更多狀秧苗。
不同水稻品種之間的抗病性存在差異,目前在種植過程中將不同長勢植株進行搭配種植,在種植區域建立穩定的立體結構,通過混合間栽方法有效控制水稻瘟病等。在水稻插秧時,需要采取合理的密植方式,控制種植株距。不偏加使用氮肥,根據水稻實際長勢添加相應的磷鉀肥,根據固定的施肥原則進行合理施肥,培育更多長勢健壯的植株,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水稻飛虱危害。
3 生物防治措施分析
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多樣性,目前可以通過性誘劑進行防治,在稻田中設置誘捕器,能夠捕獲相應數量的大螟,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在稻田內也可以放置鴨子和稻魚進行共育防治,有效防治害蟲和雜草生長。比如稻田實際長勢較快的時候,可以在到稻田內放入不同數量的鴨子,在固定的共育期間內能夠有效防治水稻螟蟲,抑制雜草的生長。
4 物理防治措施分析
目前水稻病蟲物理防治能夠通過燈光進行誘控,可以采取頻振式殺蟲燈,根據實踐效果可知,此類殺蟲燈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防止螟蟲、水稻飛虱、卷葉螟蟲危害,控制害蟲產生的密度,但是此類防治措施需要與其他防控技術進行配合使用。在水稻田中還能覆蓋防蟲網,這樣能夠有效防止水稻飛虱,在水稻進行完全播種之后需要在稻田周圍搭建棚架,移栽水稻植株。
5 科學用藥和綜合性防治措施分析
目前根據蟲害影響可以適量投入農藥,需要確保低毒性、低殘留和低污染。實際用藥時需要控制時間,比如在蟲害高峰期進行用藥,用藥量需要符合科學合理性原則,避免藥劑過量,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必要破壞。在投入各類藥品時需要注重交替使用,避免害蟲產生較大抗藥性,用藥位置要更加精準。病蟲防治需要選取新型的施藥器械,比如機動型噴霧器等,革新傳統的施藥方式。建立農藥包裝回收處理制度,對廢棄的農藥包裝進行綜合處理,減少農藥包裝對環境構成的危害。
相關植保部門需要建立合作模式,根據水稻種植采取相應的服務模式,讓病蟲防治能夠走向專業化發展趨勢,從而獲取更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大多數農民缺乏病蟲專業化防治知識,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擴大技術宣傳,讓廣大種植戶充分認識到科學防治的作用。管理部門需要依據水稻病蟲監測情況對水稻防治技術進行分析,提出各類防治措施,旨在提高防治綜合效果。
6 結語
當前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能夠充分降低環境污染,確保生態環境多樣性,促進水稻種植以及各類農業的長遠穩定發展,能夠更好地完善綠色防控技術,是現階段以及未來植保部門需要堅持的工作重心。
參考文獻
[1]鄭和斌.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及效益[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