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平
摘 要: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模式也在逐步發生改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農業生產現代化的必然發展趨勢。本文結合當前農業生產現狀,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業生產;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32
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對于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整體來看,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后,制約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隨著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通過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會更有利于農業現代化轉變,從而提升農業的整體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優勢
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7年,我國正式成立農業信息中心,開始重視信息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1994年,國家農科信息網正式運行,農業生產中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發展進入快速時期。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普及[1]。
農業現代的基礎是農業信息化,而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現代農業信息化的主要技術支撐。通過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產與現代經濟信息的有效融合,通過構建智系統、信息系統、決策系統等,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實現對現代農業生產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促使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向現代精準型農業生產模式轉變。比如通過應用GPS技術,可對農業生產進行定量、定位的模擬分析,使農業產生決策更加科學合理,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資源,促進了集約型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通過專業的信息分析技術,種子、農藥及化肥的利用得到進一步強化,提高了農產品的健康性、安全性,并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通過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了現代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健康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2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2.1 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的應用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溫室種植規模不斷增大,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模式。由此,各種需要監控的數據也不斷增加。一旦監測不及時,很可能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重要影響,而且,通常溫室環境中的空氣濕度、溫度都比較高,工作人員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會對健康造成重要影響。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能夠對溫室環境中的溫度、光照強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進行全方位監控,數據監測也更加準確,為溫室種植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2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本質上是一種計算機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中的地理信息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從而對空間地理實體進行定位分布與屬性分析,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更加科學的數據。地理信息系統已在土地管理、土壤數據分析、農作物生長分析、產量分析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在農業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最為普遍。通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遙感技術、氣候圖、地形圖等可以為各區域的農業生產建立空間數據庫,通過對各項數據的專業分析,提升農業資源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3 GPS技術的應用
GPS技術是目前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定位系統技術,通過該技術可直接通過衛星對農業生產的相關環節物資設備等進行定位,實現精準化生產,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比如,通過GPS技術可對土壤的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對土壤的溫度、濕度、蟲害信息以及氮磷鉀等物質的含量進行綜合分析,為農業灌溉、病蟲防治、土壤施肥等決策提供充分的數據,GPS技術還可以廣泛應用于播種機、噴藥機、施肥機等農業設備的操作中,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合理。
2.4 條形碼技術的應用
條形碼技術是一種自動化識別技術,是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最新發展的產物。通過該技術,只需對著機器設備輕輕掃一下,與產品相關的信息便會全部顯示,非常便捷。條形碼技術能夠對數據進行快速、準確的采集,解決了一直以來的數據輸入速度慢問題。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條形碼技術,能夠對農產品的相關信息進行快速采集,如農產品的產地、農藥使用情況、產品的規格、保質期、生產批號、銷售貨號、收貨方等信息,通過快速采集實現對農產品的動態化管理,保障農產品的質量。這樣,消費者也更加放心,從而提升農產品的銷量,增加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3 結語
伴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向現代化的生產模式發展是必然趨勢。而通過應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可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現代化操作,對農業生產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全面監測,并通過構建模型分析空氣濕度、土壤肥料、灌溉等情況,使農業生產決策更加科學,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家豪,楊卓翰,項凌威.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6,47(1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