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姚鳳軍
摘 要:玉米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術應當受到人們重視。對于山區而言,玉米的栽培更加實際,但是隨著由于缺乏專業知識,青年勞動力流入城鎮,導致勞動力不足,沒有及時防治病蟲害,亂用肥料與農藥,導致山區玉米的產量與質量提升不起來。
關鍵詞: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84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和人口的增多,對于糧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人們需要足夠的糧食填飽自己的肚子,還需要高質量的食物豐富自己的進餐體驗,所以對糧食作物的高產生產技術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針對山區玉米的栽培技術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廣大山區玉米種植研究者有所幫助。
1 山區玉米栽培技術問題
目前,我國山區玉米的產量與質量遲遲上不去,與許多問題有關,最中心的問題還是種植者的栽培技術不過關。我國農業的歷史與我國歷史一樣長,作為農業大國,我國有許多前沿的栽培技術,但是山區玉米種植者尚不會合理運用這些技術。
1.1 年輕勞動力外流
由于山區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鎮的生活水平,所以越來越多的山區青年走出自己的大山,希望可以通過在城鎮中打拼掙得更多的錢,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水平,認為自己在山區中種植玉米獲得的報酬太少,導致留下來的勞動力嚴重不足,人們對種植的期待與熱情也不高。
1.2 缺乏專業知識
由于留下來繼續種植玉米的大多是老幼婦孺,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教育,所以往往會導致他們在種植玉米時,不考慮生態環境,盲目地使用老舊的種植手段,沒有吸收前沿的科學技術,導致玉米的產量遲遲提升不起來,所以在他們缺乏栽培技術知識的情況下,只能進行惡性循環。
1.3 沒有及時防治病蟲害
許多山區的玉米種植者仍然抱著靠天吃飯的心態,所以一切都順其自然,逆來順受。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因為沒有及時防治災害而導致玉米受到病蟲害的攻擊,大片地病倒或死亡,此時的玉米種植者會基本放棄挽救受災的玉米,導致產量大大降低。
當梅雨季節來臨時,應當防治頂腐病等疫病,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又有著逆來順受的思想,再加上山區人群大都信仰神靈,所以會去祈福,沒有對疫病發生的預防再采取任何措施。
1.4 濫用肥料與農藥
由于山區的玉米種植者都希望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玉米,所以大量地施加肥料,嚴重影響了植物生長。比如由于過量使用肥料,導致燒苗現象。為了提升玉米的質量,所以大量使用農藥,導致農藥使用量嚴重超標,甚至毀壞農作物。
2 山區玉米栽培技術問題對策
2.1 國家鼓勵山區玉米種植
國家應當出臺政策,保障山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減少山區與城鎮的差別,對于種植玉米的年輕人應當大力栽培,并且進行鼓勵性獎勵,保障他們在山區中種植玉米所獲取的與他們在城鎮中所獲取的水平差不多。國家可以對山區玉米產檢提升顯著的種植者進行表揚與獎勵,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種植山區玉米的勞動中去,提升勞動力的使用效率。
2.2 定期培訓山區玉米種植工作中的專業知識
國家政府應當委派地方政府管理者定期為山區玉米種植者進行培訓,將先進的技術教給他們,因為他們缺少學習的渠道,才導致種植手法老舊不科學。
政府可以教給他們篩種的技術,告訴他們選擇多大、多重的種子,什么樣的種子發芽率低,如何進行種子消毒,為什么進行種子消毒?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幫助山區玉米種植者掌握更科學的栽培技術。
2.3 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病蟲害問題
山區的玉米種植者一定不能抱著靠天吃飯的心態,當地政府應當指導他們進行防災處理,與他們建立起一個互相通信的系統,以便于對其進行指導,也方便他們反饋玉米成長信息給政府,政府好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當陰雨天來臨時,相關機構應當及時聯系當地村委會,注意觀察玉米的長勢,如果出現莖部腐爛等現象時,一定要及時反饋,專家下田中調研發病原因,并給出治理方案,讓玉米種植者聽聽專家對疾病的總結,以便今后再出現此類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
2.4 合理施肥使用農藥
應當普及玉米種植者肥料的使用選擇,自己農藥的使用標準,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植物生長問題,不要濫施濫用化肥和農藥。
3 結語
山區玉米是我國玉米種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天氣、氣候等環境條件,以充足的勞動力做保障,地方政府為有利的后援軍,普及玉米種植者的種植知識、防治病蟲害的知識以及使用肥料與農藥的知識,豐富他們的栽培技術知識,生產出質量高、產量高的山區玉米。
參考文獻
[1]楊美華.淺談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