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展易
摘 要:隨著農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在農業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也加大了研究力度,在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研究上還要充分考慮到地域的影響。為此,本文主要對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展開分析。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89
近年來,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對推動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卻時常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使得水稻產量降低。因此,在水稻種植上必須重視病蟲害的研究,不斷創新種植技術,更好地提升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產量。
1 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技術分析
1.1 水稻育苗技術
水稻作為東北農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這需要保證水稻種植技術優良的前提下。水稻育苗技術是水稻在東北地區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升水稻種植質量的關鍵。因此,要提升水稻在東北的種植效率,則需要做好前期的水稻育苗工作[1]。應做好水稻選種工作。由于受到東北地區的環境影響,因此,在水稻選種的過程中應保證所選擇的種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適應性、高產性等,才能全面提升水稻的種植質量。在水稻選種的過程中應結合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如當地溫度、無霜期等自然條件的實際情況,并要做到優先選擇當地主推水稻品種;水稻育苗應重視壯苗,主要根據實際的種植環境進行壯苗,如在選擇地勢方面應以平坦、向陽、背風、便于運輸等地址。在土壤方面的選擇上應以偏酸性為主。為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做好前期的育苗工作,為提升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產量奠定基礎。
1.2 田間管理技術
田間管理是保證水稻在東北地區健康生長的關鍵。田間管理技術應根據東北地區的實際種植環境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在水稻種植期間的水層管理,從水稻的生長特性來分析,水稻的生長對水的需求量很高,而且水稻在生長在不同階段對水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應重點分析不同階段水稻的水需求量,并保證水分充足性。例如在水稻分蘗時期,水層的控制管理應主要以水淺為主,具體應根據實際的自然條件為主,如果是遇到大風天氣、高溫干旱、水質較差、施肥期的情況下,應適當多灌溉一些水,確保水層保持在5cm左右,這樣才能保證水稻分蘗的順利進行;應根據實際的環境做好水層的管理,例如水稻所種植在排水不當、低洼地區的環境下,應根據水稻的用水需求做好相應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超出水稻正常用水的情況下,應將多余的水分排出,避免水層過高而影響到水稻的健康生長。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中的田間管理應把握好水層的深淺,水層的管理是貫穿水稻種植的始終。
1.3 施肥技術
水稻種植在不期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施肥,而施肥方案則主要取決于具體的水稻需求量而決定。通常水稻的施肥主要考慮到水稻對養分的需要量、水稻的預期產量、施肥料的養分、土壤養分的供給量等,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考慮。例如,在水稻基肥的施肥期間主要在水稻移植之前將尿素、硫酸鉀、磷酸二銨以及農家肥等施入土壤中然后進行旋耕。還應重視水稻種植其他階段的施肥工作,保證每個階段的施肥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
2 水稻在東北地區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分析
水稻在東北地區種植的過程中,主要考慮的病蟲害有蚜蟲、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可以說是水稻種植的關鍵,一旦水稻發生病蟲害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勢必會造成水稻種植的減產現象發生。因此,水稻在東北地區種植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種植技術之外,更應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應結合東北地區的實際環境情況,選擇具有較強抗病的水稻種植,并保證種子從選種到播種移栽的整個過程隔絕病毒的傳播源;在移栽水稻之前應及時消滅病蟲害的傳播源,尤其是飛灰虱的病原必須清除,避免飛灰虱寄生而影響到水稻種植的產量;應重視水稻的肥水管理,從水稻的生長情況分析,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夠直接提升水稻的抗病蟲能力,也是保證水稻健康生長的關鍵性因素;應通過藥劑的方式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具體應結合水稻的實際生長環境選取合理的藥劑,減少蚜蟲、葉枯病等相關病蟲害帶來的危害,進一步提升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產量。
3 結語
水稻在東北地區種植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東北地區的實際環境因素,并結合實際制定有效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產量。以上本文主要針對這幾方面內容展開分析,希望對提升水稻在東北地區的種植產量給予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孟九.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6(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