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王煥新
摘 要: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實際生產中為了進一步完善小麥生產結構,輕松應針對在栽培小麥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當用合理并且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與改善。本文主要針對小麥的栽培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并且針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力爭保證農民的經濟收入,通過栽培小麥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收入。
關鍵詞:小麥;栽培方法;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28
最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農業,所以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水平進步很快,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民增加的經濟收入,個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實際栽培過程中,小麥的產量是對農業發展方向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實際的農業生產中應該追求對于發展高品質小麥技術的培養,從而不斷將小麥產量提高,為了達到這個生產目標,就需要大量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但是小麥所需要的生長條件和栽培要求都比較復雜,針對出現的病蟲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不是很簡單,通過多年的生產經驗可知,針對小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在提高小麥產量方面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應該在生產中加以重視,不容忽視。
1 小麥栽培技術
1.1 品種的選擇
實際生產中,在對小麥進行栽培的時候應該提前選擇好質量的品種,選擇的時候應該適時考慮當地的氣候以及土壤條件,播種之前在太陽下曬干事先選擇好的種子,之后將帶有病菌的種子按相關要求進行剔除不能選擇使用,最后就可以進行試種環節。遵循以上的步驟進行不僅僅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還能夠獲得比較高的成活率,對于實現較大的增產目標具有比較有效的推動作用,所以推薦在生產實踐中加以采納并且推廣應用。
1.2 施肥及土壤處理
小麥種植的前期,有必要有效處理土壤,在每個季度用農用機械進行一定深度的耕種土地,這樣可以發揮毒水保肥的功能。但是在對土地進行深耕的過程中,避免土壤凹凸不平、孔隙較大,還可以通過采取科學并且合理的施肥方案對土地添加有機肥料,促進小麥的生產,使土壤保持有比較高的種植質量,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
1.3 科學播種
小麥播種期間,應該適對于播種深度加以選擇,如果小麥播種時期比較早,就會有比較長的生長時間,這樣能夠對于養分進行吸收,產生老弱苗的情況,增加田間出現病蟲害的概率。所以在實際的生產中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播種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合理的選擇。
2 病蟲害的防治
2.1 物理方法
在物理防治方面,對于小麥的病蟲害進行防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實際生產中常見的方法就是人工除草。麥田中常常會有非常多的雜草叢生,而這些雜草的生長范圍和速度都會快過小麥苗的生長,如果在生產中采取的處理方法不及時,會直接對小麥的正常生長情況產生相應的影響,引發大量的病蟲害出現。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可知,如果對麥田的雜草采取物理鏟除方式,對于病蟲害的出現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2.2 化學方法
在化學方防治方面,對于小麥的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是利用農藥的施用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播種小麥之前可以將化學藥物噴灑在種子上,在種子接受藥物之后進行攪拌措施,干燥后就會產生新的并且具有化學要素的高品質種子。
2.3 生物方法
在生物防治方面,主要是通過生物鏈的敵對狀況進行防治,達到保護小麥的正常生長的目的。可以通過引入天敵的方式以消滅掉蟲害,還能夠保障小麥的生長環境良好,利于小麥的種植。
2.4 農業方法
在農業方法方面,主要是在小麥播種和日常管理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治。實際生產中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異樣氣候條件從而選擇比較合理的播種時間,這樣可以防止小麥銹病和紋枯病的出現對小麥造成不良的影響。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是應該控制生長比較快的麥苗,防止麥苗可以快速良好的增長。
3 結語
小麥的栽培和病蟲害的防治目前對于我國的糧食生產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農業生產最終的目標要在相應的程度上增加農民種植業的經濟效益我國農業生產的最終目標就是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提高。文中已經對于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的有效措施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討論,實際生產中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種植狀況,針對具體的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于小麥的種植時間與土壤要求進行有效性的分析。針對小麥田間管理的合理措施,應該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這樣能夠保證獲得高品質的小麥,進一步能夠將整體的糧食產量提高到一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