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來
摘 要:促進農業發展,實現增長增收的關鍵是科技。本文結合當前農業發展形勢,總結出了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效,并從理念先行、資金支撐、技術推廣3個層面提出具體的農業科技應創新和推廣措施,以引導人們充分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關鍵詞:農業發展;科技創新;增產增收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35
十九大明確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新聞中心特別舉行了“農業科技創新”集體采訪,唐華俊表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和關鍵要靠科技”。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扎實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不僅是有關部門要面對的緊迫任務,更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1 農業科技創新成效
1.1 創新種植模式
在當代農業生產中,農業種植模式逐漸向科技化、循環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比如,采用輪作、間作、套作等技術,開展“林間種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示范農業,打造沼氣綜合利用、糞便收集處理和有機肥加工利用、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農業模式等。與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相比,創新型農業種植方式既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空間,又能夠實現節本增效,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3大效益的統一。
1.2 測土配方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技術體系,具有增產節肥、節支增收的效果。該技術可以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科學施肥,不僅有效解決了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還大大節省了肥料的用量和勞動力,達到節支增收的目的。自2005年起,我國就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業縣全覆蓋。
1.3 實施“三品一標”認證
早在2007年,我國就已經開始推進“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工作。并且,各級政府對生態農產品認證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為生態農產品認證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無論是從認證總數來看,還是單個生態農產品種類認證的數量來看,我國“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 加強科學技術推廣,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的具體措施
2.1 樹立科學的農業發展理念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引導廣大民眾充分認識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發展現代農業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種植者都出身農村,文化素質水平不高,過度重視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缺乏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大局意識。對此,可通過公益廣告、發宣傳單、召開農業發展交流大會、入戶交流等方式向廣大農戶,尤其是農業大戶宣傳科學的農業發展理念,引導其充分認識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的重要性,從而徹底摒棄傳統的經驗主義農業生產方式,積極學習、引入和應用新技術,實現農業增產增收。
2.2 多渠道融合農業科技創新資金
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特別是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融資渠道和資金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建立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的金融供求對接機制,大力拓寬農業科技創新融資渠道,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務,應制定農業科技創新各項優惠政策,實施政策性傾斜,應主動擔責,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專項資金,用于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服務、培訓等,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最大作用。還可以結合各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建立高標準的科技農業示范項目,引導企業加強對科技農業的投入,拓寬農業科技創新融資渠道。
2.3 建設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團隊
農業科技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必須重視農業科技推廣團隊的建設,具體以省或市為單位,建立農業科技合作總社,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坐陣”。各村因地制宜建立農技站,定期安排農業技術專家帶領農業科技推廣團隊下鄉入戶向農民傳播和推廣農業新技術。順應“互聯網+”新形式,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推廣網絡,在線向農民宣傳市場經濟、農業政策法規知識,向農民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手段,引導廣大農民更新觀念,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做現代化、知識型農民,用科學技術武裝頭腦。
3 結語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民增長增收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找準切入點,以科技創新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以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
參考文獻
[1]郭勇,張存花,侯小妮.淺述如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促進農業增產增收[J].新農村:黑龍江,2014,14(22):88.
[2]王林松,盛太喜,劉洪菊,等.湖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隊伍情況調查分析[J].湖北農機化,2014,25(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