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園林植物種植過程中受到美國白蛾危害較為嚴重,美國白蛾作為一種檢疫害蟲,自從傳入我國之后,對我國生態環境以及經濟方面都造成了嚴重危害。本文對美國白蛾的防治方法與綜合防治研究進行探析,旨在降低美國白蛾危害,促進我國農林業發展。
關鍵詞:美國白蛾;防治方法;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47
1 美國白蛾取食危害及特點分析
1.1 取食的主要作物及取食蟲齡
美國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蟲,根據相關資料數據統計分析,當前對200多類果樹、林木以及農作物產生危害,主要對于闊葉樹危害較大,喜愛取食的植物有桑樹、蘋果樹、梧桐樹、櫻桃樹、柳樹等,對于我國經濟林、園林以及農田 防護林建設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美國白蛾自身生長的幼蟲時期是危害的主要階段,每年生長期中美國白蛾實際會發生3代,第1代幼蟲會產生6個齡期,后續的第2、3代將會出現7個齡期[1]。
1.2 危害的主要位置和特點
美國白蛾在1~4齡期時幼蟲會集群寄生在各類植物葉片背面,并且不斷吐絲結成網幕。對葉肉進行取食,留下葉片上表皮和葉脈,致使各個葉片呈現出紗窗狀。等到5齡期的幼蟲便開始分散取食,實際取食量較大,大部分植物葉片在2d時間左右所有的葉片都會被取食完。
2 美國白蛾的防治
2.1 加強預測,及時進行防控
目前農林業發展中對美國白蛾蟲害進行預測是提升防治質量的基礎,美國白蛾信息素靈敏性較高、選擇性較強,在目前害蟲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為后續各項防治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2.2 人工防治措施分析
目前通過研究抗病植株能夠有效應對美國白蛾的侵害,美國白蛾取食了楊樹品種之后,幼蟲實際取食量以及成年蟲的產卵率等各項指標都會不斷下降,所以當前選取抗病性較高的植物品種進行種植能夠全面抑制美國白蛾的集體性爆發。美國白蛾在實際活動中有下地化蛹的習性,可以在植物樹干離地1m左右的位置進行綁草,這樣能夠誘集大量白蛾在草上進行化蛹,并且定期更換草把,對草把進行焚燒,這樣能夠有效殺滅害蟲。在美國白蛾產卵期或是生長的3齡內,需要隔2d時間就需要對美國白蛾幼蟲網幕集中銷毀,這樣能有效消除白蛾實際聚集密度。美國白蛾與大多數害蟲一樣,具有趨光性,所以白蛾達到蟲害爆發時期可以通過黑光燈以及頻振殺蟲燈進行誘殺,根據植物實際生長高度布設燈具,每個燈具之間間隔30~50m的距離。
2.3 農藥防治措施分析
現階段可用于美國白蛾防治的化學藥劑較多,比如菊酯類農藥、生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根據實際病蟲害影響通過適宜濃度在防治4d左右的時間能夠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使用化學農藥自身毒性較大,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長期使用害蟲會產生較大的藥物抗性。如果必須采取化學農藥防治措施,需要在美國白蛾生長3齡之前采用,優先使用植物源以及菌類農藥,使用農藥期間需要保護美國白蛾天敵,還需要根據實際爆發情況采取用藥。
2.4 生物防治措施分析
在美國白蛾生長的成蟲期可以借助昆蟲信息素誘捕成年蟲,直接將誘捕器直接懸掛在各類植物樹枝上,種植管理人員需要定時對誘捕的成年蟲進行清理。
當前生物防治措施中,通過以蟲治蟲、以毒治蟲等措施也較為常見,是目前病蟲綜合性防治措施的常見方法。蟲生真菌中的白僵菌對美國白蛾有較高的寄生率、致病能力、感染能力等,能夠長久控制蟲害,是現階段限制每個白蛾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現階段國內外針對蟲害采用較多的蟲生真菌。美國白蛾多角體病毒也是重要的殺蟲劑,主要針對美國白蛾進行防治,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和害蟲天敵不會構成威脅,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對美國白蛾進行防治,能夠有效抑制白蛾種群增長密度,在實際防治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害蟲天敵進行防控也是重要措施,對于環境不會構成威脅且實際防治效果較長,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等優勢,美國白蛾的天敵中最高效的是周氏嚙小蜂。對于美國白蛾綜合防控需要堅持預防為主和及時根治的原則。對于蟲害未發生區域需要定期開展檢疫和普查工作,及時掌握疫情發生的主要趨勢,從蟲害發生的根源處出發。以監測管理為基礎,加強綜合性防治,將蟲害危害降至最低。
3 結語
美國白蛾是當前世界上危害較大的檢疫性害蟲,我國農林業在實際發展中受到較大影響,導致大量農業經濟作物不斷減產,對于林區危害也較大, 降低林業服務功能,導致一系列問題產生。所以當前加強美國白蛾綜合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完善各類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志.淺談美國白蛾的識別及綜合防治方法[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2):81,242.
作者簡介:李云(1978-),女,專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和病蟲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