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隆燈
摘 要:為了進一步研究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和鹽分變化的影響,該研究與2013—2017年在四川廣安市前鋒區林地進行了試驗,通過試驗1區和試驗2區的對照,觀察了試驗的結果。據結果表明,秸稈的覆蓋可以改善土壤的結構,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養分;與此相反,在沒有秸稈覆蓋的實驗區域,由于沒有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土壤的養分比較稀缺,林木生長也比較慢。
關鍵詞:深溝造林;秸稈覆蓋;土壤養分;鹽分變化
中圖分類號:S7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80
1 試驗的材料和試驗的方法
1.1 試驗地的概況分析
本次的試驗研究主要是2013—2017年在四川廣安市前鋒區林地內進行的,四川廣安市前鋒區林地位于四川盆地東部,降水量也較少,很多地區水土流失也比較嚴重,而且據目前四川前鋒林區的發展來看,觀閣鎮的花椒1333hm2、桂興鎮和廣興鎮的核桃533hm2的長勢都非常一般,長勢較好得非常少,結果實的狀況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相關單位和部門一定要加強對于前鋒林區的治理力度,從而進一步加前鋒區林地的綠化,也為該地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對于前鋒區林地來說,林地的土壤養分比較少,但是鹽分比較多,因此本次試驗研究選擇在這個地區,該地區比較適合且需要綠化,想通過秸稈技術看看能否應對這2個問題,如果研究成功,那么就可以在這種土地上進行秸稈覆蓋,如果試驗前和試驗后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那么相關技術人員應該找出影響的因素,從而對這一技術做進一步的改進。
1.2 試驗的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面積為22169.13m2的試驗區,相關技術人員用大型的機械設備挖出深溝,然后將這些小樹苗種植到深溝里,要注意的是,技術人員不要先急于灌溉,要把一定量的秸稈覆蓋到深溝里面。由于本次實驗是采用對照的方式進行,因此試驗1區和試驗2區會種植同樣的樹苗,但是不同的是試驗1區要在深溝出鋪上1層秸稈,而試驗2區則不用鋪秸稈,然后根據樹苗的成長情況與試驗區進行對比。
2 試驗結果分析和影響
2.1 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模式對土壤物理結構的影響
根據覆蓋的程度不同,土壤容重、持水率等都是不一樣的,與2013年相比,2017年0~20cm、≥20~40cm和≥40~70cm土壤容重,處理1區分別下降了0.14、0.33、0.37kg/m3,因此不同處理飽和持水率均成增大的趨勢,試驗1區和試驗2區土壤飽和持水率的增加量也在逐漸的增加。
2.2 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模式對土壤養分的影響
試驗4a后處理實驗1區,處理試驗2區的土壤有機質質量分數分別增加了24.48%、21.74%、9.77%,土壤含氮量分別增加了32.21%、16.55%、7.86%,經試驗表明,因秸稈覆蓋物料砸死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對土壤當中的生物產生一定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秸稈的分解,從而增加了土壤有機物質及磷的含量,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深溝條件下秸稈覆蓋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有機養分含量。
2.3 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模式土壤鹽分變化分析
通過試驗表明,試驗1區無論是表層還是深層,增加的數量值都遠遠超過了試驗2區,2個試驗地區在對比的過程當中,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從整個樹苗的成長可以看出,秸稈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住鹽分的表聚作用,通過試驗1區和試驗2區的對比可以看出,鋪秸稈的試驗1區的pH值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因此,秸稈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
3 對試驗結果的討論和分析
3.1 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模式對土壤結構改良分析
經試驗表明,秸稈可以對土壤進行相應的改良,在鋪設秸稈之后會有很多的小蟲子聚集過來,從而提高樹木周圍生物的活動量,當秸稈和一些動物的尸體腐爛之后,就會有很多的微生物從中生長出來,從而促進樹木的生長。技術人員在鋪設秸稈的初期土壤的變化程度不會很大,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就會越來越明顯了。
3.2 覆蓋處理土壤鹽分運動的影響分析
通過試驗可以進一步看出,深溝的鹽分呈現出了很大的增長趨勢,這一趨勢的形成主要是因為采用了深溝造林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植被的高度,因此植被就可以更好地進行集水洗鹽的效果。通過秸稈覆蓋的方式,還可以更好地抑制水分的蒸發,從而使鹽分逐漸增加,在深溝當中覆蓋大量的秸稈,不僅可以遏制水分的不斷擴散還可以起到聚集水分的作用。
4 結語
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和鹽分都有著一定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減小我國土地荒漠化情況,相關從業人員應該積極開展對環境保護和積極造林的工作,讓我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環境也可以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張金珠,虎膽·馬爾白,王振華.秸稈覆蓋滴灌水鹽調控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朱高立,黃炎和,林金石,等.模擬降雨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崩積體侵蝕產流產沙的影響[C].海峽兩岸紅壤區水土保持學術研討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