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國有林業不斷在發展,對于現代的社會生態環境有著不同的影響,在一般的工作管理規模中具體管理規劃模式占據經營模式的重要位置。文章就是根據現在森林場地的所有資源問題,來進一步敘述經營林場管理模式和管理戰略目標的方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搜尋現在國有林場的管理模式,對于林場中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70
作為一個策略型產業的林業而言,它又是一個虛弱的行業。林業在當今的市場多定位于它表現形式的重要地位在建設生態和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是否有重要地位和良好的管理模式。如今衰弱性的林業主要由于它是一個循環性長、經濟發展受社會與生態雙重制約、風險高的行業。對于投入的林業同樣也表現為循環周期長資金短、數量比重大、投放廣、風險高的特點。
1 國有林場實施森林經營的必要性
對于森林的經營者而言,投入與產出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經營負擔;因為規章制度更加規范,保護和管理更加科學,在一定程度對生態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林地的采用需要運用科學有效的規劃手段來實施,確保林地資源有很高的市場需求,提高效力。從根本上拉動它的積極性,看準目標,加速邁向市場,合理提高收益。
2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概述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模式主要可以為分成5種,分別是需求主導功能型、雙生管理型、雙生實施型、雙生實施型以及共有共產型。這幾種經營模式的劃分都是根據經營管理及客觀因素所決定的,環境資源情況、相關利益等都對森林水域、御風防沙、綠化環境等的管理有影響。這些都是根據不同的林場狀況、不同的經營理念而定。
3 國有林場森林的經營方法
3.1 規劃有序,堅持可持續經營模式
每個地方的生長環境都不同,經濟發展是必須要結合在一起考慮,只有這樣才能規劃出合理的國有經營理念。有效發展森林資源模式,讓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不僅能夠滿足現代人使用,又能為后代造福。森林結構調整要循循漸進、優化資源建設。使用上,建設工業綠化對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種樹可用針葉林,保護林園。合理種植,合理編制森林經營規劃方案,才能使林場有序發展。
3.2 經營分類,發揮森林生態的綜合性功能
不同地區的林業情況,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商品林以及生態保護林,經營手段依據規模和特點不同對生態環境與社會效益為基本的出發點做出回應。依照市場需求不同,從而提供不同的產品需求,擴大利益,提高綜合功能,為整體謀福利。
4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轉變策略
4.1 在國有林場的經營策略中
當前,國有林場的森里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這也成為未來發展的劣勢,從而需要綜合管理、規劃統一,讓產品走向完美化,并符合林業發展規律。這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考慮:結構調整。順應位置的整體結構規劃,高大尚、完美、高產率,經過不斷推廣,優化產業結構;加工產品。有效進行結構調整,不僅促進林業發展也帶動產品發展;非林木產業。豐富的林業資源,優越的環境,適合不同品種的培養。所以,林業、林木業的發展,要更好地用于森林資源;產業林的飛速發展。適用周期多,適宜產業林的發展,原材料周期短,競爭力提高;成果的展示。與新技術的開發密不可分,所以新技術的推廣,適用于林木業的壯大,使得深林資源有序結合。
4.2 經營國有林場的策略
國有林場主要由國家出資或地當地政府給予財政支持才得以建立的,這也就要求要做到明細完善統一,付款籌集方式多樣化,產生生態補償的機制,投入生產的要素,開拓林業發展動力。生態防護是公益林的主要手段。所以,實際情況需要實際分析,樹種的合理選擇,資源數據的合理利用,都是防治的重點。為防止火災的頻繁發生。系統需要完善,火災隱患要消除,林業資源才能得以保障。監測系統的開展,會解決經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是讓經營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管理手段。
5 實現林場經營模式的創新
因地制宜發展林業,加速林種的結構調整,進行深加工,增加木材的附加值,國有林場現有的成分要不斷改造成股份制,讓員工都能參與經營以及監管,對職工開放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多種經營,徹底將以采伐木材為主的生存方式扭轉。政府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國企制定激勵機制,使市場經濟快速進入林區,最終完成林場和職工的雙贏,產生林場的循環經濟。針對林場的具體優勢開發出相應的項目,以多種經營謀求林場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燁.多重功能需求約束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5.
作者簡介:劉振民(1977-),男,遼寧凌源人,本科,林業高級工程師,現從事林業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