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楊 向燕 張吉民 宋彥棠
摘 要:利用自動站實時觀測資料,人工觀測資料,常規探空資料從環流形勢方面對2016年4月16日夜間發生在黔南州的強雷電、冰雹、短時強降水、瞬時大風等多種強對流天氣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冰雹過程是發生在200hPa副熱帶急流附近、500hPa南支槽前及850hPa切變線南側的區域,過程前為強大的熱低壓控制,氣溫較高、能量較強,地面輻合線為此次過程提供了動力抬升條件,南支槽前西南暖濕氣流為此次過程帶來充沛的水汽,導致了州北部冰雹的發生及東部暴雨的出現。
關鍵詞:冰雹;春季暴雨;熱低壓
中圖分類號:P458.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15
1 天氣實況
4月16日夜間黔南州出現強雷電、冰雹、短時強降水、瞬時大風等多種強對流天氣,主要特征為出現時間短,范圍小,強度強,種類多,受災嚴重。17日凌晨龍里率先出現冰雹,02:27都勻出現8級瞬時大風,03:06出現強雷電和冰雹,強雷電將州氣象臺的視頻會商系統擊壞。隨后都勻出現短時強降水,04:00三都出現短時強降水,三都縣豐樂交然村10min雨強為27.1mm,小時雨強53mm。至06時,短時強降水結束。暴雨主要出現在都勻和三都,52%的雨量點降暴雨,最大為89.8mm。短時強降水主要出現在03:00—06:00,發生在都勻、三都、荔波。此次強對流天氣過程造成全州各地各行業不同程度受災,部分鄉鎮農作物、房屋受損。
2 環流形勢
200hPa上我國大部分地區為寬廣的高空偏西急流控制,(如圖1)急流軸自云南南部經貴州南部、湖南中部延伸到江西中部。急流軸平均風速在56m/s左右,中心風速達68m/s。亞洲中高緯地區是明顯的兩槽一脊形勢,高原槽位于94E附近,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受槽前西南急流控制。500hPa、700hPa亞洲中高緯均為兩槽一脊型,東亞大槽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南支槽位于94°E附近,貴州受南支槽前西南氣流影響。北方脊前西北氣流南下受南支槽前西南氣流阻擋,在四川中部形成一東北-西南向橫槽(切變線)。500hPa副高588線北抬至22N。700hPa西南氣流為10m/s。850hPa貴州受低壓控制,低渦切變東段位于貴州省北部,高壓中心位于青海北部,高壓脊前部的西北氣流自貝加爾湖西北部延伸到我國東部沿海,南下的偏北氣流與副高北側的偏西氣流在華南相匯形成一條切變線。地面圖上,貴州省受1015~1018hPa熱低壓控制,冷鋒前沿已到達四川北部,16日14:00,省中南部出現一條東北-西南向的地面輻合線。夜間,冷鋒迅速南下,將暖濕空氣抬升,觸發強對流天氣。
3 探空分析
16日08:00貴陽探空曲線中層結曲線始終位于狀態曲線的右側,整層大氣穩定。整層大氣偏干,濕層淺薄,地面至700hPa之間為弱冷平流,500~200hPa為深厚的冷平流,Cape為0,cin為0,k指數為23,si指數為3.94,單從探空的形勢來看不利于對流天氣發生的,但上干下濕的濕度垂直分布利于大氣不穩定度的增加,高層冷平流大于低層,也利于層結未來趨向不穩定發展。此外,0℃層高度(H0)、-20℃層高度(H-20)分別在4138m、7450m,為春季有利于貴州熱低壓輻合線型降雹的高度。
此次強對流天氣過程是孟加拉灣南支槽活躍,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低層切變線和地面輻合線提供動力抬升條件,將暖濕空氣抬升形成。南支槽前西南氣流為此次暴雨和冰雹過程帶來充足的水汽,中低層暖濕氣流使大氣層結趨于不穩定發展,槽前西南氣流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側的偏西氣流匯合,在高空形成副熱帶急流,對流層低層暖區內存在切變線,加強了低層的上升運動。在適宜的0℃層高度(H0)、-20℃層高度(H-20)配合下,產生了降雹。
參考文獻
[1]葉愛芬,伍志方,程元慧,等.一次春季強冰雹天氣過程分析[J].氣象科技,2006,34(5):583-586.
作者簡介:茍楊(1991-),女,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中短期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