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農業生產的狀況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直觀的影響。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不斷的加重,包頭市的氣候相較于過去也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針對包頭市以往氣候條件和面臨的農業生產問題做出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氣候變暖;病蟲害;降水量;氣象預測
中圖分類號:S16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16
本文通過對包頭市近些年的氣候情況分析來看,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農業生產活動在未來將遭受重大影響,現階段利用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經驗能夠有效的降低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 包頭市氣候變化總體分析
1.1 氣溫變化分析
包頭市屬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溫差相對穩定。積溫變化通過以往的氣候檢測數據對比,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最近10a的氣候氣溫分析來看,包頭市年平均最低,最高氣溫也是相對增長,據統計來看最低氣溫近10a增長0.7℃,最高氣溫增長為0.5℃,由此可見,包頭市氣溫變化具有明顯氣候變暖的特征。
1.2 降水量變化分析
降水量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合理的降水有利于促進糧食產業的發展。根據包頭市氣象觀測站近50a來的檢測記錄數據表明,包頭市各區域降水量保持在相對平穩的趨勢,年降水量和季降水量變化不大。相對來說包頭市季降水量春季降水量在過去變化較為明顯,曾出現雙峰雙谷的變化,但最近幾年相對平穩,其余季節降水量變化持續穩定。
2 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 降水量高低的影響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包頭市氣溫上升趨勢明顯,但降水量并未增加,會導致水資源蒸發加大,造成用水短缺的情況,改變了原有的農業生產條件。在冬季土壤水分子蒸發加快,致使土壤底墑差,對春季播種造成一定影響。氣候變暖會相應延長農作物生長周期,對水資源需求更大,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2.2 氣候變暖的影響
氣候變暖是引發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之一,旱澇災害和氣溫兩極分化嚴重都是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氣候變暖后,冬季溫度相對較高,不能有效的利用低溫環境殺死蟲卵,導致春季大面積病蟲害的出現,為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農業成本和投資都相對增加,容易出現農作物減產的情況,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影響。
3 農業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
3.1 加強氣候監測,做好預防措施
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對于天氣的變化規律能夠進行一定的預測,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加強對氣候變化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抗旱、抗病等生命力旺盛的農作物品種,合理的利用種植結構和布局。面對降水量較少的問題,應當做好相應的水利工作的建設,使用高效節水的灌溉設施,面對一些干旱情況可以科學合理的采用人工降雨手段,增加降水量。氣象中心應當建立完善的災害防控機制,提升氣象預測的準確性,對于一些惡劣天氣或是自然災害做出有效預測,并提出預防措施。建立專業的氣象保障農業生產機制,氣象部門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服務,將氣象、農業、水利3方面有效的結合起來,建立即時性的信息傳遞網絡,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3.2 增強植保工作,減少病蟲害損失
近年來包頭市降水量尚未出現增長趨勢,且冬季氣溫相對往年有所增長,農作物的植保工作難度相對增加。冬季的溫度上升對越冬蟲卵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冬季氣溫升高難以以自然低溫有效的殺死蟲卵,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春季各類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應當提前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制定具體有效的綜合防治計劃,全面降低氣候變暖帶來的負面效應,實現健康穩定的農業生產。
3.3 采用科學方法,保障農業生產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我國農業生產也有很大的積極影響,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有助于農業實現增產增收。包頭市應當立足于實際情況,對農作物種植條件展開分析,可以適當的引進一些抗旱、抗逆性強的種植作物,利用自身優勢,加強對農作物的管理和對氣候環境的預測?,F代化的灌溉技術也是有助于農業生產的條件,合理利用空中水資源,采用人工降雨等科學方法,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4 結語
農業生產在我國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球氣候變暖也給包頭市的氣候帶來了變化,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包頭市多個部門應當展開有效合作,全面降低氣候溫度上升為農業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采用科學的農業技術手段和合理的農業種植結構,全面促進包頭市農業生產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高海清.榆林市沿黃區特色農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的調研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17(5):1-5.
作者簡介:都仁吉雅(1983-),女,蒙古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決策氣象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