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朱昊晨 范帆
“對我們來說,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不斷改善工藝、提升質量,釀造更美好的世界。”
2017年11月,南昌市青山湖區昌東工業園,一場生動的黨課在百威英博雪津(南昌)啤酒有限公司舉行。企業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鄭文清用“釀造更美好的世界”對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貼近實際又深入淺出,深受歡迎。
這家公司的黨支部有18名正式黨員,組織架構清晰、規章健全,“三會一課”制度長期堅持。
十九大閉幕后,南昌近十家外資企業的中共黨支部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外企高管或提供場地,或允許黨員換班集中學習,有的還主動要求列席黨員會議一起學習。
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費森尤斯卡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費森尤斯卡比(南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原本用于德國總部人員開會的VIP會議室最近有了一項新功能——黨員活動室。公司黨支部書記張勇強正計劃對活動室進行裝飾:“墻上要張貼‘黨員活動室標識,還要添兩排書架用于擺放黨建學習資料。”
“中德兩國文化存在差異,思維方式、文化習俗均有明顯不同。”公司總經理、德籍華裔楊志明說,德國總部最初對企業成立黨支部不理解,甚至是抵觸的。
“中國共產黨和德國企業怎么相處呢?黨支部如果和管理層發生矛盾怎么辦?”德國總部向楊志明傳遞的信息是,擔心成立黨支部會對企業管理帶來負面作用。
但是,在不斷接觸中,德方高管發現黨員職工更加自律,不僅干活沖在前面,而且對企業的發展更關心。
黨員職工的表現最終贏得德國總部的認可。2016年,費森尤斯卡比(南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黨支部。2017年以來,黨支部動員職工幫助招工,目前已經為企業招聘了近200名職工,有效緩解了用工荒。
同為世界500強的德企分公司,麥德龍南昌青山湖商場高管對黨支部的態度發生了從不聞不問到大力支持的轉變。
“幾年前,公司簽了一個大單,但是在供貨最緊張的時候裝卸車出故障了。”麥德龍青山湖商場人力資源部經理、黨支部書記諶思穎回憶說,當時公司10名黨員挺身而出,在沒有裝卸機的情況下,從頭天下午3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肩挑手扛把所有貨品裝上車。
10名黨員持續奮戰十幾個小時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原本準備向對方道歉并按合同賠償損失的德國高管欣喜不已。
諶思穎說,這讓德國高管認識到“黨組織的凝聚力就是企業的生產力”,他們破天荒地提出列席黨支部會議的請求。不久,公司還出臺規定,招工時在同等情況下優先錄用黨員。
日資企業南昌三友實業有限公司有10名黨員,全是中高層管理人員。談及黨支部的情況,公司董事長屋田靜子連聲稱贊。
2014年3月,與南昌三友公司一墻之隔的一家企業失火,公司保障部部長、黨員王慧靠前指揮,組織數十名職工滅火。在生命安全面臨威脅的情況下,王慧始終沒有退卻,和保障部的職工一道把火勢阻擋在工廠之外。
“要不是員工頂住了,你們整個廠房都要被燒掉。”前來救火的消防大隊長對屋田靜子說,“你的員工了不起!”
屋田靜子說,她為企業有這樣的黨員員工感到驕傲和自豪,黨支部是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如今,企業給員工子女發放助學金等福利活動都由黨支部來負責。
2017年11月9日晚上,馬來西亞企業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業務部經理、黨支部書記胡珍帶領支部黨員,到京東鎮聽取南昌市青山湖區組工干部宣傳十九大精神的黨課。“近年來,外企管理層對黨中央的重要會議和政策性文件都非常關心。”胡珍說。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黨委書記李伶說,外企高管對黨建工作普遍從懷疑和抵觸轉變為認可和支持。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齊玉十九大期間接受采訪時介紹說,10.6萬戶外商投資企業中70%建立了黨組織。
在外資企業較多的沿海發達城市,外企管理層已經從黨組織建設與公司發展良性互動中受益匪淺。公司中最出色的員工往往是共產黨員,已經成為外資企業高管的共識。
“政黨特性決定了中共黨員是天然的佼佼者。”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說,與西方政黨區別最大的是,中共發展黨員不僅要求政治認同,也對入黨對象的品德、能力提出要求。
鄭長忠說,黨組織的作用是建設性的:“外企進入中國數十年,在不斷磨合適應中國社會的過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黨組織建設和企業發展能夠雙贏。”
(摘自2018年1月11日《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