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華
人在日本,春意正濃。滿眼綠樹,鳥語花香。街道整潔,綠樹成蔭。日本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國土面積的66%,政府號召或動員日本民眾植樹造林,根本就沒這個必要,因為綠色環保理念早就刻在了每個人心里。日本人植樹方式方法多樣,其中有三種方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成一個家,種一棵樹”。在鹿兒島一帶,新婚夫婦有植一棵樹作為紀念的習慣,樹旁立碑并寫明雙方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屆時,當年攜手植樹的這對夫婦將舉行隆重的金婚紀念活動,熱鬧非凡。因為植物與愛情有了這樣直接的聯系,同時因為人們都希望愛情能夠順利地開花結果,像大樹一般生機盎然,所以那里的“愛情樹”現在早已蔚然成林,頗為壯觀。綠樹婆娑,詩意浪漫。
二是“賣一部車,種一棵樹”。漫步在繁華的東京街頭,十分愜意。街邊的許多樹都是由本田汽車公司栽種的。原來,多年前,本田公司總裁乘車外出,看到公路上螞蟻般的汽車,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假如汽車廠家不顧一切地生產汽車、銷售汽車,汽車排出的廢氣將不斷加劇空氣污染,惡化城市環境,引起社會公眾的不滿。這種想法讓他內疚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經過認真思考,他決定每賣一部車,便在街上種一棵樹。從那以后,本田公司將賣車所得利潤的一部分轉為植樹費用,專門用來美化城市街道。這種你買我的汽車,我為社會植樹造福、防止公害的舉動,使本田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公司汽車的銷售量大增。
三是“挖一個坑,護一棵樹”。在日本,我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樹木銀行”,讓我眼界大開。“樹木銀行”的開辦,是為了防止建筑工程“吃掉”綠化面積。施工單位在清理場地時挖出來的大樹或小樹,都必須及時存入“樹木銀行”,由“樹木銀行”精心地加以保存。到工程結束時,再移栽到附近規劃好的地方。“樹木銀行”自開業以來,使樹木受到了很好的保護,綠化面積有增無減。流連于“樹木銀行”,置身于一片蔥蘢綠色之中,是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美好的春日清晨,“銀行”工作人員正給樹木澆水、施肥,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對每棵樹都精心照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從“愛情樹”到“樹木銀行”,聽來新奇,做起來卻不難。
(摘自《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