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理事會日前批準了對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改革,改革期限是2021年至2030年。新規將在官方文件正式公布后的第20天生效。歐盟理事會發表聲明稱,此次改革對歐盟在2030年前實現減少至少40%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至關重要,并有助于歐盟履行其在《巴黎協定》中的承諾。
修改后的排放交易體系將引入三部分內容。首先,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上限將每年減少2.2%;其次,可轉移至市場穩定儲備的排放配額將在2023年底前暫時翻番;第三,2023年將實行限制市場穩定儲備中排放配額有效性保持在特定水平的新機制。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國參與的排放交易體系,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該體系在2005年成立。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各國,必須符合歐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指令的規定,各成員國根據國家計劃將排放配額分配給各企業,企業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后可將用不完的排放權賣給其他未完成減少排放目標的企業,以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參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談判的11國代表日前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舉行協定簽字儀式。簽署CPTPP的國家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秘魯。根據智利外交部的數據,CPTPP覆蓋4.98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3%。參與CPTPP的11個成員國代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協定將加強各成員經濟體之間的互利聯系,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成員國將努力推動立法機構完成CPTPP審批,推動協議盡快生效。這一協議將在得到6個成員國立法機構批準的60天后生效。去年1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參與TPP談判的其他11個成員國對原協定作出修改,形成CPTPP。
美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近日發表報告說,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初創企業去年獲全球近半數投資,美國CB風險投資公司近日發布的《2018年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股權融資額占全球總量的48%,高出美國10個百分點。報告顯示,以“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等關鍵詞進行檢索,來自中國的專利數量大幅高于美國的專利數量。其中,以“深度學習”為關鍵詞的中國專利數量是美國的六倍。報告說,人臉識別和人工智能芯片是中國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兩個關鍵領域。歐盟統計局近日發布的修正數據顯示,2017年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2.3%,低于此前預估的2.5%的增長率。數據還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6%,低于第三季度的0.7%;同比增長2.7%,與第三季度持平。有歐洲分析人士認為,預計2018年歐元區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強的增長態勢。
近年來,全球非現金支付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10月底,兩家全球咨詢行業巨頭凱捷、巴黎銀行聯合發布《2017年全球支付報告》。報告顯示,全球非現金交易在2014年~2015年間增長了11.2%,創下過去10年內的最高增幅。無獨有偶,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2018年初發布的研究成果也認為,過去兩年已成為全球支付行業發展的分水嶺,預計到2020年,以電子支付為代表的非現金支付方式將占全球交易總規模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