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為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調水,清澈的漢江水從丹江口水庫一路奔流向北,潤澤京城。位于湖北省的十堰市與北京市也因這項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而結緣,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2018年,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配套項目,由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京能集團”)投資建設的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一期工程將在年底前投產發電,滿足十堰市日益增長的電力、熱力需求,促進節能減排,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地區經濟。通過向當地輸送來自首都的融融暖意,樹立起對口協作的標桿示范工程,回報十堰人民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的巨大貢獻,成為兩座城市跨越千里、緊密相連的新見證。
穩定的電力、熱力供應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行與市民基本生活的基礎。但對于十堰市來說,枯水季節水電發電量小、供電和調控能力下降長期制約著這座全國知名工業城市的發展。伴隨2018年下半年,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十堰市將徹底終結過去電力不足的難題,優化地區電源結構,有效加強電網支撐,真正實現水、火電互補,滿足十堰市快速增長的電力、熱力需求,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
作為十堰市重要基礎設施和生態民生工程,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從籌劃到落地歷經7年。2007年10月,京能集團與十堰市政府簽訂《湖北省十堰市熱電項目開發投資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隨后成立項目組,正式開展前期工作;2008年4月,項目啟動初可研工作;2013年2月,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開展京能十堰熱電項目前期工作。當年5月,國務院批復《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對口協作工作方案》,明確北京市對口支援十堰,兩座城市將通過深化交流與共建,實現互利雙贏。9月,京能集團和京能電力共同出資組建京能十堰熱電有限公司(簡稱“十堰熱電公司”);2014年9月,京能集團和十堰市政府正式簽訂了投資協議,同年12月,項目獲湖北省發改委核準,成為國家能源建設項目審批權下放后,湖北省發改委核準的首個能源建設項目。
項目規劃建設4×350MW燃煤供熱機組,按“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方式實施。一期工程建設2×350MW國產超臨界抽凝式供熱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工程總投資39.6億元。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后,可年發電35億度,年供熱1200萬吉焦。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配套工程,該項目被列入國務院批復的《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庫區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個國家級規劃,并進入《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第一批啟動項目名錄。
2016年7月,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安裝工程全面展開,一期工程計劃于今年年底投產發電。
在項目規劃建設過程中,十堰熱電公司以“本質安全、指標先進、節能高效、綠色環保”為原則,堅持科技創新理念,在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基礎上,設立科研課題20余項,優化技術方案50多條,在無油點火、超低排放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形成10多個創新亮點,其中已取得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另有3項已報國家專利局待審。并且結合項目地形特點,依山就勢合理規劃,采用6個標高5個臺階布置方式,就地挖填平衡,最大限度減少土方工程量,形成廠區階梯布置、高邊坡綠化創新成果。此外采用大型筒倉儲煤,實現粉塵零排放,杜絕了二次污染。
根據十堰生態城市建設和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的保護要求,及國家火電項目建設發展趨勢,該項目執行超低排放標準,去工業化,與自然有機融合,突出高效節能、智能控制、環保和生態友好的建設理念,將其打造成安全可靠、綠色環保、行業領先的生態環保工程。
提升水源環境質量,讓庫區的水更清。項目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工藝,極大減少大氣污染物和工業廢水的排放,排放指標遠低于燃氣機組水平,實現近零排放,對降低水源區污染物排放、提升水源區水質標準、改善水源區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顯著的成效。十堰熱電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胥成增介紹,項目采用城市再生水為工業水主水源,每天用水量約6萬噸,每年可減少約1200萬噸中水排入丹江口水庫,真正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
突出生態環保理念,讓十堰的山更綠。該項目建設過程中突出生態環保理念,僅用于環保處理的投資就超過3億元,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先進,其中煙塵2.5 mg/Nm3、SO2 17.5 mg/Nm3、NOX25 mg/Nm3,優于燃氣機組水平,基本實現近零排放。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替代十堰市城區兩個小火電(27MW)和87臺小鍋爐、黑煙囪,每年可減少本地區煙塵排放約400噸,SO2排放約2000噸,NOx排放約1900噸,讓庫區的山更綠,天更藍。
提升集中供熱能力,讓十堰的人民更暖。隨著十堰市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十堰市汽車制造、石膏建材、機械制造、食品飼料、精細加工、紡織包裝六大產業群規模逐年壯大、所需的熱負荷不斷增長,而大多數用熱企業和單位現采用的自備小鍋爐,均已滿負荷運行,熱效率不高,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限制,已不能滿足負荷增長的要求,制約了企業發展、影響了十堰市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集中供熱,大大提高供熱質量和熱能綜合利用率,供暖范圍覆蓋城區和周邊,讓十堰人民在寒冬真切感受來自首都國企的溫暖。
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是北京市與十堰市對口協作的戰略合作項目,項目建設得到了北京和十堰兩市政府以及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北京市支援合作辦”)的大力支持。在項目建設初期,為降低工程投資總額,十堰市政府在土地價格、中水工程、鐵路專用線、進場道路和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了近10億元的政策支持。截止2017年底,市政府已為項目場地平整、移民拆遷和配套道路建設等投入資金4億多元。
這座拔地而起的綠色生態熱電廠,未來將為十堰市提供工業用汽、采暖熱負荷,年創產值可達20億元以上。在帶動煤炭、石灰石等原材料供應鏈的同時,同步建設煙氣除塵、脫硫、脫硝設施,開發新型建材,粉煤灰、石膏等副產品綜合利用率100%。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創造產值1億元以上,直接和間接帶動當地就業1100人以上,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和精準脫貧。從城市發展與保障運行的角度看,該項目將整體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對支撐十堰市的工業發展,特別是招商引資意義重大,有利于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為服務南水北調發揮重要的作用,讓京十兩地對于該項目的投產運營都充滿了期待。
3月16日,北京市支援合作辦主任馬新明來到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實地考察,馬新明對京能集團樹立首都國企意識,秉持節能環保理念,助力十堰地方發展表示贊賞。他說:“十堰市是南水北調的中線水源地,對口支援是北京市的責任,京能集團是對口協作的排頭兵,要堅持首善標準,牢固樹立首都國企意識和大局意識,肩負起社會責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帶動扶貧攻堅,在北京市和十堰市的對口協作項目中立標桿、做示范?!?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28/qkimagestzbjtzbj201804tzbj20180420-3-l.jpg"/>
目前,京能集團已累計完成該項目投資34.5億元,占工程總投資金額的86%。據悉,集團將從人力、物力、技術上加大對十堰熱電公司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環境和水源保護方面要不惜代價,環保指標要高于國家規定,從源頭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并力爭將項目建設成為國內35萬千瓦供熱機組的示范工程、智慧電廠。
“盡管項目在工程建設中面臨一定困難,但我們會積極面對,安全第一,集中力量。”胥成增表示,公司上下將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攻堅克難,按照既定工程建設計劃,加快建設,確保機組按期投產,為把京能十堰熱電聯產項目建設成為行業標桿工程、生態環保工程及南水北調對口協作示范工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