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野千里暖意濃,春暖花開萬木蔥。3月26日上午,天剛蒙蒙亮,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鄉政府大院便呈現一派繁忙景象。許多村民一大早便陸續趕到鄉政府,參加 “科普中國鄉村e站助力脫貧攻堅培訓會”。此次培訓會舉辦兩場,由山西省農業科技信息中心、岢嵐縣科協、宋家溝鄉、三井鎮組織,邀請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副主任姬青云、太原市科普惠農服務中心主任張存福授課。兩個鄉鎮186人參加了學習,其中貧困戶有57戶。

三井鎮參會專家與領導

專家與三井鎮學員們互動交流
岢嵐縣科協主任科員郭希堂、宋家溝鄉黨委副書記范利飛參加了上午的培訓會并講話。“這次的培訓會鄉村都很重視,各村挑選出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5人,由村黨支部書記帶隊參加。”說到這次培訓會岢嵐縣科普中國鄉村e站站長賈寶財興奮不已。
宋家溝鄉位于岢嵐縣城東13千米處,全鄉有22個行政區,2559戶5927人。全鄉耕地面積4100公頃,林地面積3000公頃。該鄉是嵐漪河的發源地,流經全鄉15個村,可灌溉面積達160多公頃。農牧業為全鄉主導產業,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大。根據當地種植傳統,姬青云在對岢嵐縣氣候條件分析的基礎上,著重講解了山西省近年來推廣的薯類品種的表現性狀,從適用性、特點、生長周期、抗病性、口感度、實用性進行剖析優劣,給學員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物。他還就馬鈴薯的調種調產、種子培育、種植技術、疾病防治以及馬鈴薯市場走向進行了研判分析,對馬鈴薯品種在全國的分布情況作了梳理。綜合以上講解她總結說:“我國馬鈴薯專用加工品種及早熟優質豐產品種缺乏,消費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專用品種必須不斷豐富。品種結構調整要瞄準薯型、賣相和抗病性等問題,淘汰商品性差的品種,增加適銷對路的菜用、加工用等特色專用適宜品種種植……”培訓會上她不時與種植戶互動交流,強化了學員們對新技術的學習吸收效果。

三井鎮培訓會現場
隨后,張存福就改良土壤結構、化肥更新換代和使用情況、高效復合肥的使用、如何高效增產等問題作了系統的講解,并和部分種植大戶現場互動交流,以案說法,提高了學員們的吸收理解能力。
午飯過后,大家顧不上休息便直接趕往下一個培訓地三井鎮。這個鎮小雜糧種植面積較大,馬鈴薯種植為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岢嵐縣分管副縣長耿建軍、三井鎮黨委書記楊俊廷參加了培訓會并講話。根據三井鎮種植業特點,姬青云介紹了一些常用薯類品種的優劣點,重點對推薦品種逐一進行了點評,對其食用效果、市場開發進行了分析。隨后,張存福講解的肥料使用知識也得到學員們的一致贊許。

專家張存福向宋家溝鄉村民講土肥知識

專家與宋家溝鄉村民交流種植技術

宋家溝鄉培訓會現場

宋家溝鄉參會專家與領導
兩場培訓會互動頻繁,精彩不斷,在春耕備耕之際,恰似給岢嵐縣百姓下了一場及時雨。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專家根據俺們這兒的氣候條件,講得都是能實用上的知識,介紹的新品種也是俺們這兒能種植的,通過學習俺們學到了實用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