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事業,是一項前景光明的崇高事業,也是一項需要頑強拼搏的奮斗大業,更是一項需要凝聚各方能量形成強大合力、同心同向發力的世紀偉業。
如何才能形成共創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需要全黨全國全社會對鄉村振興戰略高度重視、深刻理解并充分發動起來;需要各行各業各地各部門心系鄉村,情傾鄉村,從各個不同角度鼎力支持鄉村。
觀念上重視,樹立“鄉村振興、人人有責”的強烈意識
鄉村振興戰略絕非單從鄉村發展的角度考慮,而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制定的國家戰略。新時代鄉村振興,絕不僅僅是農民、“三農”工作者的分內事,更是舉國同胞、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重視的國家大事。觀念上重視,是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的前提條件。不僅農業部門要重視,其他政府部門也要重視;不僅政府要重視,其他社會組織也要重視;不僅農民要重視,市民也要重視。觀念上重視,不是一句空話,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不抓落實就不是真重視。如何衡量是否重視,從政府部門來說,要看主要領導是否在抓,政策創新上是否在想辦法、求突破,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方面是否做出制度性安排。從社會各界來說,要看是否形成了“鄉村振興、人人有責”的強烈意識,是否撥動了人們心中心系鄉村、情傾鄉村的那根弦。
行動上參與,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力”的社會風尚
工農、城鄉發展不平衡形成的勢能有多大,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動能就應當有多大。助力鄉村振興,地不分南北東西,人不分男女老幼,三百六十行都可以從自身角度為之貢獻一份力量。如何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要制定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等方式回饋鄉村;要發揮黨政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的積極作用,吸引各行各業人士投身鄉村振興運動;要研究制定管理辦法,鼓勵或支持各方人士回鄉下鄉任職、創業,投身鄉村振興運動;要確保對鄉村振興敢于建言、勇于投身、樂于奉獻的各行各業人士在政治有榮譽、經濟上不吃虧,形成以參與鄉村振興實踐為榮的社會風尚。
理論上指導,夯實鄉村振興實踐的智力支撐
新時代鄉村振興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是一項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工程。如何領會好、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切實加強理論指導,以掃除思想誤區,少走彎路。如何加強?要提高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儲備。各地要建立鄉村振興專家決策咨詢制度,組織專門人員加強鄉村振興理論研究,不斷提升鄉村振興的理論水平;要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為“智力池”和“思想工廠”的作用。積極鼓勵專家智庫在“三農”理論與政策、城鄉融合與減貧、產業發展、生態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建言獻策,為各地各部門提供決策建議和智力支持;要不斷促進鄉村振興理論成果的落地轉化,與此同時,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創新性示范實踐,并以實踐創新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理論創新。
輿論上引導,營造助推鄉村振興的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的輿論引導,本身即屬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凝聚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需要營造助推鄉村振興的良好環境。輿論引導得好,對鄉村振興具有動員、激勵和推動的重大作用。新聞媒體要闡釋好鄉村振興戰略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好各地區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豐富實踐;要注重研究問題、發現問題和促進政策制度完善,不僅要將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好與傳播好,還要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傾向性、苗頭性、普遍性問題及時反映,對其中發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侵害農民權益的現象和行為及時曝光;還要及時介紹國際上鄉村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同時要努力講好鄉村振興中國故事,為世界解決鄉村發展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面對新時代向我們發出的鄉村建設系列之問,我們惟有不忘使命、積極作為,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凝聚起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強大合力,共同進行偉大奮斗,才能完成這一造福億萬農民群眾的偉大事業,才能創造令世界為之驚嘆的大國鄉村振興奇跡!(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