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友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環境的日益惡化,已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敲響了警鐘。增強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已成為人類刻不容緩的大事。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環保教育的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有關環境教育滲透的各個學科里,地理與環境教育的關系極為密切,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許多相關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地理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地理教學;環保;滲透
我們都知道,在中學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環保教育有著很重要、很現實的作用。但是對于我們中學師生特別是農村初級中學的師生,我們受認知水平、思想觀念特別是考試導向等因素的影響,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加強地理教學、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不注重地理的教與學、更不注重環保的教學與滲透,這與我們的素質教育不相稱,尤其是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最終教育教學目的極不相稱。隨著時代的進步,環保理念的不斷加強,結合近年來地理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我們發現滲透環保理念、加強環保教育的途徑是非常多的。那么,在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滲透與加強環保的教與學呢?
第一,充分利用課本等圖片資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地理教育教學中環保實踐最重要的一環,對環保實踐具有很強、很現實的意義。
在教學《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一課時,我們通過播放事先準備的視頻、結合課本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引導學生了解黃土高原因為植被破壞從而導致水土流失之后的貧瘠狀況,過度到對我們的家鄉河流的干枯與污染;生產、生活中三廢的任意排放進行搜索并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談感想、作對比并寫出考察報告,既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激發廣大中學生學習地理、了解環保,有利于今天的中學生──明天社會生產、生活的主人充分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危機,從而引導學生廣為宣傳、積極參與并主動投身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鳥類等環境保護工作中,這樣既教育了學生,又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使命感。
第二,地理教育,倡導學生腿、腦、手積極參與,學以致用,活躍課堂,形成環保理念、促成環保教育。
地理課要結合地理學科性的特點,倡導學生跑路(實地觀察)、動腦(思考問題)、動手(記錄、攝像)等,將學生帶出枯燥、狹小的教室,帶入生產、生活,使之在大自然這個廣闊的地理園中學習地理知識,形成環保理念。既開闊學生視野,又陶冶學生情操。通過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的“環保技能”。例如在學到中國的能源一節時,通過理論數據的分析,學生能夠意識到礦產能源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并終將枯竭,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是大勢所趨且日趨成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思考,普片認為新能源特別是生物能(沼氣)、太陽能正得到廣泛的開發與利用,但由于投資的相對偏高,當前還沒有得到普片的推廣與使用,特別是廣闊的農村。通過學生的思考與“改進”,“改進”的太陽能熱水器(用塑料袋代替太陽能熱水器)人人能享用,并已逐漸得到廣泛的使用。同時要求學生回到廣闊的農村大力宣傳、推廣運用“改進”的太陽能熱水器。節約能源,減少排放,保護環境一舉多得。
第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潛力,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促成環保教育。
地理教材的特點之一是有機整體中的文字、作業、圖象,三個部分中圖象的形式多樣、數量大。據統計,現行地理教材中有各種圖象近千幅,同時還配以大量地圖、素描、彩色圖片、幽默畫,反映地理與環境保護內在聯系,增強地理環保的直觀感受。教學中對其進行充分的挖掘,既激發學生的環保興趣,又改進地理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時,我們緊緊圍繞《苦難的母親》加以教學、思考:漫畫中將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看作母親,由于人口增長過快,地球母親拖兒帶女,不堪重負,無力承受子女過多的壓力。呼喚人類要控制人口出生,教育學生大力宣傳并自覺遵守計劃生育國策。對學生進行國情、國策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和實是求事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人口增長過快,環境壓力加大的人地觀念,達到人、地、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促成環保教育。
最后,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廣為收集并充分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工具開展的一些有效的環保宣傳活動并運用到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加強環保教育的持續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借助媒體中一些有關國內外的環保圖片、資料,聯系生產、生活、學習實際滲透環保知識,運用不同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知道環保、了解環保,并積極主動的投身于環保活動之中。通過在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環保教育的力度,讓今天的中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牢記在心,并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時刻付諸生活、學習實踐,這就達到了我們地理學中環保教育教學的預期目的,也達到了地理教與學中最現實的環保意義。
總之,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環保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環境保護事業,帶動今天的中學生投身到這個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全人類的生產、生活、學習的現實環境中去,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并廣為宣傳,明天,他們成為社會生活的主人,就會發動社會力量廣為參與,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創造出可供我們健康并長久生活的優美潔凈的環境,從而也使得地理教育教學中的環保教育得到真正的體現與落實。
參考文獻
[1]陳國新.地理教學的藝術[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5,12.
[2]陳紹武.新課標下地理教學淺議[J].新課程(中),2014,06.
[3]曹永剛.淺析地理教學中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17.
[4]李文.讓學·建構·高效—種地理教學主張[J].地理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