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正因為多發,有些人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小病,治不治都無所謂,甚至還有這樣的說法:十人九痔,無須去治。這種說法正確嗎?痔瘡是不是都不用治,還是都要去治。生活中該注意哪些細節預防痔瘡呢?武警總醫院肛腸科主任金偉森為您一一解答。

“十人九痔”是一個民間俗語,意思是說痔瘡的發病率非常高。痔瘡原本是人體的正常組織,人人都有,就像闌尾一樣。正常的痔瘡有助于肛門嚴密閉合,痔瘡一旦出現發炎、出血等癥狀就一定要去治療。

原因一:人體結構
導致痔瘡發生的原因之一是人體結構的問題,直腸的靜脈沒有靜脈瓣,所以血液流過這里,沒有靜脈瓣的阻擋,受重力影響,血液會反流,這時候勢必會引起靜脈的血液淤積,長此以往血管就會擴張,擴張以后形成靜脈曲張團,最后就會形成痔瘡。
痔瘡形成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癥狀,有癥狀的痔稱為痔病。平時人們常說的痔瘡實際上指的就是痔病。
原因二:美食
一些辛辣食物比如酒、毛血旺,還有紅燒肉等肥甘厚味容易導致痔瘡發生。
另外,溫熱性的水果也有可能誘發痔瘡。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大多是偏溫熱性的,如橘子、荔枝、桂圓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大多是偏寒涼的,如奇異果、柚子、梨等。
原因三:便秘
便秘與痔瘡互為因果。如果便秘,排便的時間就會延長,局部的血液回流就會受到阻礙,血管容易擴張,形成痔瘡。另外,便秘的時候排便會很使勁,就可能會損傷到血管,血管如果破裂就容易形成血栓痔、導致炎性水腫等。形成痔瘡后,對排便又是一個阻礙。

當經常出現間斷性便血,或者經常感覺肛門酸脹、癢,伴有分泌物增多時,就要及時就醫檢查。
痔瘡發炎要及時治療,早期的痔瘡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往往會開一些痔瘡栓,并囑咐患者控制好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早期的痔瘡要注重保養,避免痔瘡癥狀加重,沒有痔瘡的朋友也可以借鑒以下優良習慣,預防痔病發生:
1.便后要清洗。
2.不要長時間久坐。
3.少吃辛辣食物,膳食平衡。
4.不要熬夜。
5.排便時間不要過長。
排便時間過長會令直腸的靜脈下墜,所以提醒大家上廁所的時候盡量不要看書、玩手機,因為這些行為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增加排便時間,最好把排便的時間控制在2~5分鐘以內。寶貴的便意往往只有幾分鐘,有便意就要及時上廁所,盡量別憋著。
(編輯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