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迷信養生的群體。實際上,我們所說的養生,很難在其他語言當中找到相匹配的概念。每當西方人說起要“保持健康”,他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運動,對中國人而言,基本則是吃點什么來“調理”。
養生不由素質決定
很多人認為,中國人迷信養生可能是因為科學素養不高。據中國科協2015年開展的“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僅為6.20%,有19個省甚至不到5%,與發達國家差距在20年左右。這似乎為中國人迷信養生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注腳。但是仔細分析起來,又不是這么回事。
比如2010年的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具備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僅為3.27%。五年來公民科學素養提高了近90%,而與之相對應的,社會上的養生迷信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了巨幅提升。“今日頭條”和《健康報》的大數據統計顯示,從2014年到2015年,“今日頭條”上中醫養生內容關注趨勢增長最為明顯,從1200萬暴增到超過3000萬。雖然中醫類養生文章內容只是正統醫學健康的1/2,但是其收藏量和分享量卻是不相上下,可見傳播效應之廣。
就算是目前科學素養遠遠高于中國的歐洲和美國,在健康領域也未必理智。歐洲人發明了“有機食品”的概念,坑人先坑己,他們簡單地把可循環生產等價于食品營養,繼續為毫無營養差別的有機食品付出高額代價。
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西班牙、愛爾蘭、瑞典、德國等主要歐洲國家有機食品市場增速飛快,僅西班牙去年增長就達到了24.8%。美國人則迷信于維生素神話。根據美國膳食健康委員會的統計,美國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人口占到了美國人口的一半以上。而現代醫學則證明,維生素補充只適用于嚴重缺乏的人群,如此巨量補充反而有害。
對低受教育人群來說,缺少良好的信息獲取途徑、缺乏分辨能力,可能是他們迷信養生的主因;但對于許多高知人群和成功人士來說,既有更好的信息獲取渠道,通常也具備更強的分辨能力,但同樣很多癡迷于各種不靠譜的養生神論。似乎養生本身的儀式感、歸屬感,已經超過了是非真偽本身;更何況,他們還有錢。
商業精英馬云對太極、道士和算命大師的執迷顯然不夠理性。美國最偉大的創新領袖喬布斯,長期癡迷于素食主義,而素食主義并不是保持健康的理想方式,甚至《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和美國《癌癥研究》都曾經指出,單純素食可能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而喬布斯最終死于胰腺癌。
有道是“智商百稅,各有各的交法”,中國人如何癡迷到“養生”二字上,則有著獨特的本土環境。
宗教和氣功的遺腹子
養生從一開始其實是道家的宗教概念,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主要是黃老之學的思想,后來被中醫引入。比如被奉為養生宗師的葛洪,其實職業是道士。中國歷史上雖然有養生的傳統,但并非像今天這般全民普及。
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人均壽命開始超過65歲,非正常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們普遍表現出對健康長壽的極大渴望。氣功熱伴隨著武俠熱開始在社會上再次興起。
一開始這些氣功只是純粹宣傳健身養生那一套,比如站樁功、強壯功等等。隨后,市場很快分化,一大批打著不同旗號的氣功大師紛紛出山。幾乎所有的氣功大師都有治病神跡流傳,號稱治愈的不乏達官貴人、外國政要,有的甚至號稱當場治愈。
比如所謂“香功”創始人田瑞生,上世紀80年代開始傳授“香功”,聲稱不但救人無數,而且發功時香氣四溢,能祛除百病,迅速收攏了大批信徒。后來,田瑞生大師于1995年死于肝癌。
氣功大師們的牛皮越吹越大。1987年,著名“氣功大師”嚴新就曾經在2000公里之外發功,給當時的大興安嶺火災滅火,在一番發功之后,嚴大師稱:“三日之后,火勢將會減小”。“超人”張寶勝被稱為特異功能的集大成者,擅長“意念移物”“徒手燃衣”“碎紙復原”等等,甚至成為軍方絕密研究技術,獲得老干部們的異常追捧。大師們修為如此之高,養生長壽自然不在話下。后來在科普和科學界的打假之下,除了王林大師這種不走平民路線的漏網之魚還在以戲法欺世盜名,其余“特異功能”大師們或者原形畢露,或者銷聲匿跡。
這次氣功熱對國人思想的影響難以估量。據澎湃新聞統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國大約有6000萬到2億的氣功練習者。而號稱以清教徒立國的美國,2009年清教徒總數也只有1.6億。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氣功熱,對剛剛思想解放、頭腦空白的中國人來說,是一次巨大的精神占據,使得以傳統方式追求養生的思想迅速復活,成為中國人獨有的一種“信仰”。
藥食同源,蒙人千年
如果說,靠氣功養生只是思想造勢,那么“藥食同源”則是真正讓中國人實現了隨時隨地、全民養生。“廚房就是你家藥房,菜市場就是最好的醫院”——“養生大師”張悟本曾如是說。
因為中醫與道家同源,所以引入了大量宗教化的概念。比如人體分陰陽,食物分寒涼溫熱的“四性”,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五行還能相生相克。這就使得再普通的食物,也具備了很多神奇的功效。
阿膠歷史上都是用牛皮熬制。唐朝政府頒發的《新修本草·卷第十五》明確記載:“阿膠,煮牛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因為北方戰亂,牛皮成為戰略資源,后來的阿膠不得已以驢皮代之。本來,這種熬制的蛋白質,對普遍營養不良的古人來說,還算得上是一種營養品,而對現代人則毫無藥用價值。
沒想到中醫根據五行生克,大大神話了驢皮。例如清代著名大中醫陳念祖就解釋到:“驢屬馬類,屬火而動風,肝為風臟而藏血,(阿膠)取水火相濟之意也”,原來驢皮做阿膠療效的作用機制是水火相克。
正因為“藥食同源”,使得阿膠既可以作為藥品賣,也可以作為食品吃,還可以作為保健食品高價養生。山東阿膠行業協會就曾表示,按目前全國阿膠產量,每年至少需要驢皮400萬張左右。但令人尷尬的是,國內驢皮實際供應總量不足180萬張。更有業內人士爆料稱,含阿膠的普通食品9成以上都是使用劣質阿膠,甚至根本不含阿膠。但這似乎并不妨礙阿膠以傳說中的“神奇功效”繼續在養生市場熱銷。
“藥食同源”在廣東更有群眾基礎。中國養生歷來有降火敗毒的說法,尤其以廣東人民為翹楚。廣東不僅有“怕上火”喝的王老吉、加多寶,還有民間流行的各種降火涼茶。
當然,現實中并沒有什么“火”可以降,廣東人敗了這么多年火,卻仍然是中國使用抗生素最多的一群人之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另辟蹊徑,做了中國首次抗生素使用和排放統計,結果發現北方的海河、南方的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濃度最高,超過了79.3 kg/km2(人用獸用比例為48:52)。
其實,“藥食同源”只是古人在當時的認知條件下,對營養學的一種粗淺嘗試。這在當時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到了今天,恐怕只能成就張悟本和馬悅凌之類的神醫。
營養學是一門完整的學科,健康從來沒那么簡單。2015年,美國農業部下屬的膳食指南咨詢委員會(DGAC)發布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去掉了膽固醇的限制指標。
膳食指南的理由之一是:通過近年來的臨床數據對比,發現即使把膳食中的膽固醇控制在<200mg每天,LC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也只能降低3%~5%;同時,飲食中攝入的膽固醇占全身膽固醇的20%~30%,肝臟內源性合成的膽固醇占70%~80%,且外源性膽固醇的攝入,對內源性膽固醇合成有明顯的負反饋抑制作用。
如果你看了這條非常重要的健康知識,覺得晦澀難懂、不明就里,那么再看看這些:“長條茄子炒菜吸油,吃下可以清毒減肥”;“酵素能參與生物體的各種生理生化活動,因此能排毒減肥促進睡眠”;“酸性體質是癌癥源頭,多吃堿性食物就可以形成堿性體質”……怎么樣,是不是感覺自己哪怕只發揮初中小學知識,都懂養生了?
張悟本、馬悅凌、這些養生大師們,正因為其推介的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簡便,把“藥食同源”發揮到了極致,極大地迎合了那些難以接受復雜信息的患者之訴求。所以,張悟本的掛號費賣到2000元/人還要排隊,馬悅凌僅憑一個固元膏銷售額就已經過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