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所純慈善、全免費高中,“連襪子內衣都免費”提供,考上大學、碩博研究生也都繼續全額資助學費,甚至細到生活費、路費。到這所高中上學有兩個“鐵”標準——家庭貧困和成績優秀。創辦17年來,29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寒門學子,都在這座“全免費”中學的全額資助下,圓了大學夢,甚至碩士夢、博士夢。
全免費資助貧困學子
全免費、連襪子內衣都免費提供,這所總被誤解的奇特民辦學校,真實地存在于廣東佛山順德區北滘鎮一條普通馬路旁,校園里探出頭來的濃蔭掩映著寫有黑底金字“國華紀念中學”的校門。17年來,國華中學已接收的全國29個省(區、市)23個民族2924名寒門學子中,95%來自農村貧困家庭,5%來自城市困難家庭、失業下崗職工家庭。
程曉平的家坐落在陜西彬縣黃土高原上。因為閉塞,當時村里幾乎沒人出去打工,也沒有什么經濟作物,一年到頭只靠種小麥維持溫飽。家里供程曉平一個人讀高中已很吃力,上不了“國華”,就意味著妹妹將失去讀書的機會。當知道被允許參加“國華”招生考試時,正在集市上賣李子的程曉平收了攤就奔回家。經過初試和赴“國華”夏令營考核之后,程曉平如愿進入國華紀念中學。3年后,“國華”畢業后的程曉平考上中山大學。
如今,畢業后找到不錯工作的程曉平已在北京買了房、安了家。
關于命運轉折的故事,在國華紀念中學還有很多。祖母和父親常年重病纏身,母親身體羸弱,家里還有兩個哥哥,幾畝農田供養著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入不敷出。瀕臨輟學的鹽城學子梅葉峰,遇到了“國華”學校。3年后,梅葉峰被清華大學錄取。
央視曾播出一個反映“國華”學子命運轉折的紀錄片,很多人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哽咽乃至落淚。“資助一個學生,幫助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更可能使五六個親戚家庭免于因學致貧。”
不一樣的出資人
“舍得給學生花錢”,是“國華”給人的一個突出印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一切生活、學習費用和回鄉探親的路費都由學校承擔,一切生活用品均由學校免費提供,“包括內衣內褲”,“不管是大學、碩士、博士還是出國深造,只要學生還在讀書,國華就將一直資助到底。”校長季德華說。算起來,“國華”每年需要為每個學生花費5.5萬到6萬元的費用,培養一個學生平均要花25萬元。
在四季蔥蘢的“國華”校園,師生們會不時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偶遇”到的學生們會喊他“楊叔叔”。這位“楊叔叔”,就是國華紀念中學的出資人、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
在“國華”師生們眼里,這位見多了世面、飽經了人間冷暖的長者不像世界500強企業的老板,而是鄰家叔叔般的超級“編外輔導員”。“楊叔叔”利用一切場合、機會,用一腔廣式普通話,迫切地想把濃縮的人生經驗得失傳遞給他們:“你們今后做事,最重要的是不要怕辛苦,不要狡猾”“不要怕吃虧,要講誠信”……
這位別人眼中的“富豪”從不諱言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困頓,相反常常主動提及“18歲前沒穿過鞋”“19歲還沒有房子住”“一條毛巾用了兩年都舍不得扔”這些囧事,以自己的成長故事來激勵鞭策生活在新時代的學子們。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