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和夫人的邀請,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于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次訪問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更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強國的決心。
喝水不忘掘井人
1979年1月29日下午6點30分,出席國宴的鄧小平夫婦出現在白宮北門廊,受到卡特夫婦的歡迎,他們與應邀前來出席國宴的140名賓客一一握手。還有一位鄧小平不熟的人也來了——尼克松。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鄧小平在江西下放勞動,1976年尼克松再次訪華時鄧小平賦閑,兩人無緣相見。鄧小平訪美時提出了與尼克松見一面的希望,他要代表中國人民向這位在恢復中美邦交上做出貢獻的前總統表達謝意。對此,美國學者傅高義覺得“這是個好事情”,應和了鄧小平的說法:喝水不忘掘井人。
餐桌上的鄧小平輕松自如,向卡特介紹中國國內的情況。卡特提到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醫院和學校,并提出,中國政府應該允許《圣經》自由傳播并讓人民有信仰自由時,鄧小平專心傾聽,并保證要過問此事。鄧小平回國后果然針對這兩點建議采取了改善行動。
做一回“天上人”
2月2日上午9點,鄧小平乘坐“空軍一號”總統專機前往埃林斯空軍基地,再從這里驅車前往美國國家航天局下屬的約翰遜航天中心。
在那里,鄧小平被邀請進入模擬駕駛艙,做一回“天上人”。
進了艙,在經驗豐富的宇航員弗雷德·海斯指引下,鄧小平坐上副駕駛座位,戴上耳機,雙目注視前方的屏幕。卓琳在外面,好奇地看了看小得似乎沒法讓人通過的艙門,再透過玻璃注視鄧小平。鄧小平滿面笑容,看起來特別興奮。
環繞地球的模擬飛行開始了。鄧小平身前的屏幕上出現了在太空里看到的美麗地球。它越來越近,越來越大。進入大氣層之后,是浩瀚的太平洋,隨后是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的海岸。海斯告訴鄧小平:“拉斯維加斯快到了,我們作降落的準備。”海斯要鄧小平準備按下一個按鈕:“我一比畫,你就按它。”
當屏幕上出現那座著名賭城時,海斯表示,是時候了。鄧小平迅捷地按下那個按鈕。
屏幕上出現了一片沙漠。海斯說:“太快了,再來一次!”他補充說,“我們將以20%的斜度向前著陸,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鄧小平嘴角緊繃,表情變得有點緊張。當屏幕上出現加利福尼亞州城市洛杉磯的高樓大廈時,海斯一聲令下,鄧小平再次按下那個按鈕。這一次,他成功了,屏幕上提示“安全著陸”。
艙外的人們鼓起掌來。鄧小平如釋重負,快樂地松了口氣。他那一刻的表情,在場的黃華外長夫人何理良多年過后都忘不了:那是一種“孩子一樣的天真和高興”。
站在“月球”表面
鄧小平又被帶到一處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待他的是宇航員亞倫·比恩。他曾登陸月球并有在模擬飛船連續度過59天的紀錄。
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種種生活細節,鄧小平很感興趣。比如怎么吃飯、怎么處理垃圾等,這些很細的問題都得到了比恩的解答。
工作人員帶鄧小平來到一間密閉的屋子外,請他閉上眼睛進入屋里。聽到可以睜眼的指示后,鄧小平睜開眼睛,環顧房間,發現自己仿佛站在月球的表面:一個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世界,坑坑洼洼的隕石坑,暗黑的巖石,遠處的環形山,高懸于空中的地球。
鄧小平笑了:“原來你們之前是這么做的呀(指制造登陸月球的假象)。”屋里炸開了鍋,人們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在約翰遜航天中心,鄧小平興致勃勃地逗留了三個小時,接受了航天中心贈送的一批地球太空照片。陪同鄧小平訪美的方毅的秘書郭曰方有一個真切的感受:在那兒,鄧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國人什么時候才能上月球?
(摘自《旋風九日》 海峽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