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柴科夫斯基的鋼琴作品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分析《六月——船歌》鋼琴作品的藝術價值,對其鑒賞藝術形式進行了有效探究,核心目的是通過對鋼琴作品價值的分析,進行作品藝術價值的展現,實現對作品內容的有效分析,提升作品的整體價值。
[關鍵詞] 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作品鑒賞
[中圖分類號]J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1-0077-03
柴科夫斯基是十分偉大的音樂家,被人們譽為“俄羅斯音樂之魂”。柴科夫斯基所創作的作品,雖然不是十分典型的俄羅斯作品形式,但是,他的音樂作品融入了較為豐富的歐洲元素,充分展現出獨具一格的作品形式。而且,在對其作品進行分析中,由于其作品風格藝術的獨特性,其音樂旋律有時優美、有時催人淚下、有時熱情洋溢,因此,他的作品形式得到了人們的喜愛,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傳頌。研究中,對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進行了分析,鑒賞了《六月——船歌》的基本藝術價值。
一、基本簡介
1作者簡介
柴科夫斯基作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普及較為廣泛,主要的音樂作品有《天鵝湖》《睡美人》以及《1812》等,歌劇有《黑桃皇后》等。其中的《六月——船歌》是鋼琴作品《四季》中較為典型的內容,而且,這種作品的創作藝術在音樂文化傳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同時,柴科夫斯基創作的幻想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旋律優美、催人淚下,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魂”。
2作品簡介
通過對《六月——船歌》作品的分析可以發現,該作品出自于鋼琴小品套曲《四季》,系柴科夫斯基在1875年冬季受到音樂雜志的邀請所創作的鋼琴作品。其中《四季》通過對十二個月的描寫,展現出差異性的藝術風格以及藝術特點,為創作增添了色彩。在《六月——船歌》創作中,其作為《四季》較為重要的作品,主要是通過《走向河岸》創作而成的、帶有標題的鋼琴小品。在歌曲創作中通過詩歌與意境的相互結合,可完美地展現出俄羅斯六月的景色,給人以美的享受[1]。
3船歌背景
對于船歌而言,是作為浪漫主義作家所喜歡的一種音樂形式,最初是在意大利威尼斯船夫們用作傳唱的音樂形式,他們通過劃槳進行一種單槳狹長木船所演唱的音樂,船身呈現出首位翹起,平底黑色。但是,在社會文化發展中,音樂形式發生了轉變,如肖邦、巴赫等著名音樂家逐漸喜歡上這種船歌的音樂形式,在音樂傳作中紛紛使用這種藝術形式,在長時間的文化積累中,人們認識到這種音樂作品的價值性及技術性,從而,使船歌走上了船歌的發展道路。對于船歌而言,其作為一種特殊化的藝術載體,充分展現出藝術創作中曲調的悠然自得情感,同時也展現出音樂中的淳樸藝術價值,使小船搖曳的韻律藝術得到了穩定發揮。在船歌創作中,節奏通常表現為三拍子的搖曳形式。節奏中的強弱拍子表達得淋漓盡致,并將小船搖曳的特點展現得十分生動,演奏者在作品演奏中,可以充分展現自己所要表達的價值,體現出船歌特色化的藝術價值。同時,船歌中特色化的音樂形象以及音樂藝術全面地塑造了優美、多線條的藝術內涵,使作品的表達富有豐富的價值情感。在船歌曲目傳作的過程中,其中別具一格的音樂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現,可以全面地分析作者通過藝術所要表達的思維。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作者會將重點放在秋天景色的描述之中,并將音樂欣賞的重點放在秋天情感表達中,充分地展現出作者對夏季景色逝去的惋惜,在這種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藝術描寫中,體現出作者細膩的情感,為整個作品的傳承奠定基礎。
二、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音樂特征
1藝術特征
對于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而言,其旋律優美、藝術形式多樣,具有十分豐富以及生動的藝術色彩,在曲目創作中,不同的音樂都呈現出色彩化的藝術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俄羅斯人們的生活特點。《六月——船歌》充分抒發出柴科夫斯基的樂觀特點,使其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肯定。《六月——船歌》最初是模仿意大利創富所創作的歌曲,曲調悠長、優美,節拍為6/8拍,調式為小調式,伴奏的節奏呈現出均勻搖擺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作品的律動特點。柴科夫斯基作為俄羅斯的風格特點,會充分強調詩歌的載體形式,雖然沒有采用6/8拍,但是強調了強拍到弱拍的變化,呈現出4/4的變化形式,充分強調了船歌的藝術價值。
2音樂特征
(1)引子
《六月——船歌》中的引子部分包含著兩個小引,一種是以g小調作為開頭,另一種是由四個音符及二分音符共同組成的。整個曲子構成跨度較大,而且速度相對緩和,人們在作品欣賞中可以進入到休閑自得的環境之中,使人們充分感受到一種大自然的美,而且也可以感受到俄羅斯的當地風情。通過引子的欣賞可以勾勒出整體的情景,從而實現對第一部分作品的過渡。
(2)第一部分
在分析中可以發現,作品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3-31小節,第一,3-12小節為第一部分,通過簡單循環的創作,將音樂的整體旋律與該小段保持一致,并呈現出一種抒情的情調,可以讓人們在作品欣賞中感受到一種憂傷的心情。第二,13-22小節為第二段。第三,23-31小節為第三段。
(3)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32-53小節)作為作品的中段,主調的速度逐漸加快,而且轉到G大調中,可以充分展現出樂段的表現性價值。人們在該段作品欣賞中,會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第32-39小節中,充分運用了大調的創作方法,逐漸打破了靜止、和弦的創作方法,充分滿足了樂曲創作的動感性以及情緒化特點,同時也為曲目的再現埋下伏筆。
(4)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53-83小節)作為再現部分,是一種略帶裝飾的簡單再現過程,這一部分的作品內容與前段作品相互呼應,可以使人們在作品欣賞中充分感受到曲目開始之前的彷徨及孤單感,并通過稍微的裝飾,可以增加復調,實現整個作品創作中的流暢性特點[2]。
(5)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84-99小節)作為尾聲部位,主要是通過一種開放性的對比進行全部基調的確定,并通過對情感的修飾,實現對整個作品的總結。結尾的部分主要將低音作為主體,并通過綜合創作手法的運用,實現對不同音樂元素的利用,為人們營造一種無限遐想的空間。人們通過對該作品的形式,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而且也會在作者思想的引導下,感受到一種時光遠去的意識。
三、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鑒賞
1作品是作者藝術思想的體現
《六月——船歌》作為《四季》中較為典型的作品形式,通過船歌表達柴科夫斯基對“走到岸邊——那里的波浪啊,將用來親吻你的雙腳……”[3]的全面理解,并充分掌握了作者的情感,結合自己的真實想法,將其運用在音樂作品的創作之中,通過音樂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充分體現出作品創作的價值性。在他創作的巔峰時期,通過《四季》的創作,可以充分反映出當時俄羅斯音樂作品的藝術特點,并通過與浪漫主義情感的融入,反映出較為獨特的藝術魅力。對于該作品而言,作者在創作中充分體現出對俄羅斯的熱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眷戀,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對即將失去青春的不舍。同時,柴科夫斯基在創作中通過歐洲音樂元素思想與俄羅斯音樂藝術的融合,實現了作品創作的價值特點,通過對俄羅斯十二個季節特色的展現,將音樂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作品之中,提高了作品價值,充分滿足了人們對音樂欣賞的需求[4]。
2船歌載體的特殊性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由于船歌作為音樂載體中的一種,主要源自于古老的威尼斯水城。音樂家在這種方法運用中,會通過水中小船搖曳的展現,表達出一種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在19世紀通過巴赫及肖邦等音樂家對這種藝術形式的創新,使這種音樂創作形式得到了普及[5]。《六月——船歌》作為較為著名的鋼琴小曲,可以給人們一種能民族化的情感,同時也提升了音樂的整體魅力。對于該作品而言,其旋律深沉,而且跨度較大,可以激發人們對音樂文化的深思,而且也可以讓人們在這種無盡的現象環境下,進行作品的鑒賞及分析,促進了作品創作的價值性,使《六月——船歌》成為最為經典的鋼琴作品之一[6]。在人們聆聽《六月——船歌》的過程中,可以讓人們漫步在俄羅斯鄉村的夜晚,伴隨著月光下的湖景,可以讓人們感受一種不一樣的美麗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地感受到時光流逝及青春不再的惋惜場面。因此可以發現,由于《六月——船歌》作為一種特殊性的船歌載體,是一首抒情的歌曲形式,在這種個性化旋律創作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柴科夫斯基真實的情感,而且也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通過將愛國情懷與惋惜情懷的融合,充分展現出作品的藝術價值,實現了作品創作中真實情感的體現[7]。
結 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鑒賞分析可以發現,該作品形式展現出俄羅斯的民族文化氣質,同時也深刻地體現出較為深沉、博大的藝術氣質,人們在作品欣賞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并認識到作者的創作情感,使人們的精神得到升華。同時,在《六月——船歌》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多聲部音樂以及和聲的利用,實現了生動節奏的結合,并在利用多樣色彩的基礎上,增添了音樂色彩的魅力,為音樂藝術的創新提供了有效支持。
[參考文獻]
[1]呂 華.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演奏與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3(01):56—57.
[2] 向川寧.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鑒賞[J].黃河之聲,2012(16):53.
[3] 郭 佳.談鋼琴作品《六月——船歌》中柴科夫斯基藝術創作特征[J].名作欣賞,2012(06):163—164.
[4] 孫燦若.柴科夫斯基鋼琴曲《六月——船歌》的詩歌情懷[J].藝術教育,2012(11):85—86.
[5] 麥 瓊.鋼琴音樂故事系列之十三——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J].小演奏家,2012(07):47.
[6] 王 怡.《六月——船歌》之音樂分析[J].藝術品鑒,2015(01):221—222.
[7] 徐海燕.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J].大觀,2014(10).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