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代歷史上,廣東順德已經成為與上海并行的繅絲業產業中心之一。在順德繅絲業發展過程中,相關機器設備的運用為其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本文主要圍繞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歷程、機器繅絲業的發展、近代鄉村工業化典型分析三個方面展開討論,針對廣東繅絲業發展進行了詳細分析,進一步加深對順德繅絲業發展的了解,并確定繅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廣東順德;繅絲業;機器繅絲業
前言
廣東順德繅絲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產地優勢,是我國重要的桑蠶工業中心,對國民經濟增長有重要促進作用。為了充分發揮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優勢,應加強對順德繅絲業發展的研究,從其發展歷程、機器繅絲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實現順德繅絲業持續發展的目的。
一、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歷程
廣東順德在宋代時期,以“魚米花果之鄉”而聞名,在植桑養蠶技術上有一定造詣。明代,順德憑借其“桑基魚塘”的種養模式,使得順德繅絲業快速發展起來。發展至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屬于順德繅絲業的鼎盛時期,并成為中國絲織業中心,因此,還將順德稱作是“南國絲都”,其繅絲業領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成果。但是在經過兩個世紀洗禮后,順德繅絲出現一定發展頹勢,直到2000年部分繅絲廠先后停產[1]。而在經過長時間發展后,順德繅絲業逐漸從人力操作的腳踏絲織機轉變為機器生產。
廣東作為我國蠶桑重要基地之一,對我國繅絲業的整體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廣東省由于其適宜的氣候條件,桑樹四季常綠,能隨時采摘桑葉,為該地區的繅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并且高溫的天氣條件下,有利于蠶的成長,廣東省每年四月至十一月可以養蠶,一般平均每月一次。廣東蠶桑產大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南海、順德和番禺等縣是繅絲業發展中心。順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臨近佛山、廣州、澳門,占據了較為優越的地理位置。明景泰三年,廣東順德地大人眾,從南海劃分為上田,桑麻業取得了良好發展。明中葉之后,澳門逐漸成為開展繅絲貿易的主要場所,蠶絲出口量明顯增多,尤其在將“果基魚塘”轉變為“桑基魚塘”種養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桑樹種植規模。而在廣州獨口進行貿易交流后,順德利用地區優勢,實現蠶桑業的進一步發展,繅絲業逐漸成為順德縣主要產業之一。
養蠶繅絲相關技術很早便傳入嶺南,經過各階段的不斷改進,使其逐漸朝著商品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并且在蠶桑事業與商品經濟取得一定發展背景下,順德縣部分地區出現了專業化土絲市場。手工繅絲業發展培養出大量具備熟練繅絲業技巧的生產者,并且生產至銷售的各個環節已經初具雛形并逐漸發展成熟,為之機器繅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機器繅絲業的發展
廣東順德的繅絲廠大多為小本經營,具有資金周轉靈活的優勢,能利用小額成本來開辦繅絲廠并正常運營,由于繅絲廠這些特點,吸引了較多資本向該行業投入。在順德縣第一家機器絲廠開辦后,大量絲廠紛紛出現。直至1912年,該地區絲廠已經增加到142家,其中資料記載較為詳細的86家繅絲廠,總資本約為222.6萬元,年均產絲在3.5萬擔。加上其余副產品,這些絲廠的年產值能達到3.14萬元左右,生產規模和年產值都是非常客觀的。
世界經濟危機前,是我國第一產業發展的重要階段,為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1922年,廣東的生絲出口量大約為全國總出口量的30%,而順德占全省的2/3,表明順德縣的生絲出口量約為全國出口量的20%,因此,通常將順德繅絲業評價為廣東最重要的工業[2]。廣東順德繅絲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繅絲廠生產需要大量蠶繭作為生產原料,則蠶繭生產及流通行業勢必隨之興起。清末民初,在近代繅絲業不斷發展背景下,使得順德成為全省繅絲產業的中心,并且蠶桑業工業進一步商品化。順德繅絲業發展規模的擴大,促使順德縣存在大量桑基、蠶舍和魚塘,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順德桑地面積約為廣東全省桑地總面積的45%,位于廣東省首位。
蠶繭的交易大部分是通過蠶繭市場完成的,而蠶繭市場同樣隨著順德機器繅絲業興起而不斷發展壯大。其中順德繭市數量最多,并且年貿易額最大,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注入了較大活力。在對順德繅絲業發展情況進行研究時,發現最初絲廠不直接從蠶繭市場購繭,大多是在繭市周圍開設繭棧的形式來收購蠶繭。從書順德縣繭棧分布情況可看出,桂州和容奇的繭棧數量最多,而相鄰縣的繭棧也大多集中在這些地區,因此,鄰縣蠶繭大部分運送至順德縣的本阜繭棧,導致番禺出現有繭無絲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促使順德線成為廣東省最大的桑蠶貿易中心。廠絲出口貿易都由絲莊完成的。絲莊可看作是機器繅絲業不斷發展的產物,主要起到廠絲貿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另外,有關生活服務和生產等行業隨之發展起來,絲廠運用的機器設備,如汽機、汽爐等分別由不同地區生產提供,促進了各地區的貿易往來。絲廠利用蒸汽機作為動力設備,將耗費大量燃料,繅絲廠對煤炭等燃料的需求逐漸提升,一定程度促進了煤炭資源的開發與流通。同時,農民與工人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加快了茶館、酒店等產業的經濟增長。
三、近代鄉村工業化典型分析
廣東順德的機器繅絲廠體現出的最大特點在于小本經營,通過銀號貸款來周轉資金。這種利用金融貸款來以較少投資的經營方式,不僅解決了工業發展過程中籌資難的問題,還開辟了一條民族工業發展新道路,并成為鄉村工業化發展的典型。資金短缺為近代工業發展存在的重要問題,而順德絲廠分布在全縣各鄉村,絲廠與原料產地鄰近,能隨時收購蠶繭,降低了生產風險,使得繅絲業成為順德縣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結論: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對其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時,可發現機器繅絲業的出現及發展為廣東順德繅絲業的整體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推動力。并且在機器繅絲業不斷發展完善的背景下,能有效實現順德繅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實現繅絲業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社會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顏正兵.充分利用蠶桑資源實現蠶業多元化發展[J].廣東蠶業,2017(09):6.
[2]田東升.清代東北柞蠶業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梁肖怡,1985.11.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廣東中山,當前職稱,助理館員(文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近現代廣東順德繅絲業發展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