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已經不能滿足目前越來越發達的農業技術,因此,如何解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成為當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更好的結合我國發展實際,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成了關鍵的研究問題。本文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原則和目標;問題和對策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計劃經濟時期,對鞏固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已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已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的管理和調控,多措并舉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一、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和目標
1.原則。堅持精干高效的原則,科學合理的機構設置,優化隊伍建設,合理分配相關技術推廣的資源;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支持其多元化的經營發展,履行公益職能,良好發揮積極性;堅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鼓勵改革中進行探索和實踐;兼顧統籌,與相關政府單位改革有機銜接,合理、準確處理改革、發展的關系。
2.目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目標是針對發展現代農業及建設新型農村的需求,通過一系列改革:明確職能、整理體制、優化配置、創新制度等,逐漸構建起以政府農業技術的推廣機構為主體引導,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基礎,農科研、教育等單位及相關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合作、功能全面、服務完備的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系統。
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及意義
1.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
農業技術推廣,是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我區是農業大區,農業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70%,在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基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已成為重要支撐。
2.促進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
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總體上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相對缺乏適應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農民。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撐。
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科技推廣培訓體系不健全,培訓服務難以到位。由于農業“弱質產業”和農民“弱勢群體”的地位,農業科技培訓服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同時,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農技推廣的主力軍缺乏有效技術培訓指導,難以發揮整體效益。
2.農業科技推廣培訓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由于從事基層農業技術培訓服務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嚴重,導致現有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知識缺乏、總體素質偏低;再者,受編制的限制,許多基層農技培訓機構無法吸收農業院校的畢業生,隊伍得不到及時補充和更新,人才出現“斷層”,無法適應農業科技培訓的要求。
3.農業科技供給不足且供需脫節。一方面,農業科技與生產結合不緊,研究課題不適應實際需要,農戶生產過程中迫切需要的適宜性農業技術供給短缺,科技儲備嚴重不足;另一方面,農業科技供給嚴重滯后于農業發展的時代需要,難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
4.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應用科技難以普及?,F階段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同農業經濟的發展極不適應。據統計,我國現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1.62‰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質偏低,消化吸收農業科技知識的能力比較差,使得他們對農技推廣培訓活動不感興趣,農業科技難以普及。
四、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對策
1.進一步加強對農業基礎地位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要性的宣傳。要使更多的人明白,我國目前仍然是一個工業尚不發達、對農業依賴程度仍然很強的農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耕地與資源都十分緊缺的超級人口大國,農產品供應絕不能過分依賴于他人。在我國,農業目前仍然是“穩民心、安天下”的戰略產業,農業仍然處于“基礎”與“領先”地位,糧食仍然是“基礎”中的“基礎”。作為基層,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與科學的發展觀,始終將地方農業生產、國家糧食安危、人民群眾生活放在心上,進而切實提高對農業、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關注程度。
2.建設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健全網絡,夯實基礎?,F在全國范圍內已初步建立了以國家推廣機構為主的專業推廣機構,與群眾性科技團體相結合的推廣服務體系。為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為重要補充的民間科技性服務組織必須加快發展。要根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六有”建設標準,建立起省、地、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村級技術服務組織,并按照“強化縣級、充實鄉級、發展村級”的總體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連、設置合理、運轉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從而保證能將農業新技術、新機器及時地引進、示范、推廣,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3.加強培訓學習,更新思想觀念,提高隊伍建設。在生產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決定一項事業成功與否的要害所在。21世紀是知識時代,需要大批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復合型、適用型、創造型人才。農業新技術能否順利普及推廣,與是否擁有相應的技術人才密切相關?,F代化的技術,必須有把握現代化知識的人來推廣,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必須將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放在首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要堅持政治思想教育與職業道德相結合,業務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相結合。
人類社會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營造一個良好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環境,使農技推廣事業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1]戴鵬.種糧收益提高路徑選擇研究[J].吉林大學農業通報,2012,16(09).
[2]劉占平.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機制和模式分析與研究[J].南方農村,2000,10(03):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何樓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