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以及全球緊密結合的新時代,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教學效率以及成果。相對比較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多媒體網絡教學將會成為未來高校教學的主流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英語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日益成為國際人次的必備的重要能力。運用特殊用途英語ESP教學模式正符合了培養這種人才的要求。
在全球知識化浪潮的沖擊下,國內外社會分工與專業化形式日趨復雜,培養具有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備受關注,為適應社會需求,大學生既要求具備相應的英語語言知識,也迫切需要擁有熟練掌握英語口語與本領域專業人士進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建立多元化和特色明顯的口語教學課程結構。然而,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能力,正是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當前的就業環境而言,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與社會需求目標互相協調。而大多數高校英語課程的設置應建立靈活多樣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課程體系,而ESP需求分析理論則有助于大學非英語專業口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盡管目前大學英語課程加強了對聽說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有的教學資源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口語小學效果依然不盡人意。聽說所占的課時相對較少,整個英語課堂上口語教學所占課時比例極小,課堂上的口語訓練相對缺乏,而為學生們所配備的專門的口語教材中的口語訓練大多是和聽力融合在一起,但實際課程中側重的還是聽力部分,忽視了口語教學環節。
英語口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基本技能,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如何在英語不是“母語”或者“第二語言”的環境下掌握并熟練運用這個技能,除了教師課上的引導,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課下時間不斷的練習。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下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時又為教師課上教學做好充分的鋪墊,應用“互聯網+”這項教學手段則能夠方便教師利用課下時間,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和必要的學習指導。研究者認為,本次課題研究得出的結論不僅適用于大學英語英語口語教學,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其他英語技能方面給出指導建議。
教師通過多媒體影響大學生在課前、課上及課下自主學習英語口語。在授課前,教師通過多媒體軟件鋪墊課堂上所要講的知識以及介紹相關背景知識,以促進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向學生呈現具體的專門行業語言應用情境及口語對話,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提供知識儲備。在授課后,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使學生再一次重復學習課堂上所要掌握的必備知識,與此同時也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ESP行業英語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這樣在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起到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的作用,從而也就提高了學生們行業英語口語的能力,最終不僅全面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同樣地,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與社會需求目標互相協調。
效果分析:
(1)基于互聯網+教學背景下,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課堂講授、討論交流、協作學習、案例分析、資料收集、問題解決;
(2)對學習者的學習施以課程支持、技術支持、情感支持和實踐性教學環境等支持;
(3)基于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學生互聯網環境自主學習效果;
(4)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學生對英文的實踐應用渴求度讓本次研究的順利實施。
作者簡介
汪未(1991年1月),女,漢,遼寧省海城市,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作者單位:沈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