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為共產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時代在變化,歷史在進步,不管多么偉大的思想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都必須在很多方面讓位于實踐。偉大革命導師恩格斯教導我們,整個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風雨滄桑,我們有必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地辯證地認識《共產黨宣言》,從中汲取我們急需的營養和前進的力量。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辯證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是唯物論和辯證法,兩者密不可分。借用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山鼻祖康德老先生的一句話,沒有唯物論的辯證法是空的,沒有辯證法的唯物論是盲的。唯物論要求我們從客觀出發、實事求是地看問題,辯證法要求我們全面地、發展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完成了哲學史上的又一次偉大的革命。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唯物辯證法不是為了把玩,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真理的追求,而是為了服務勞苦大眾,為的是給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換言之,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必須根植于時代,必須服務于實踐。辯證唯物主義不是書齋式的、純思辨式的,而是實踐性的、革命性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鮮明地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根本特征:“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從這種意義上講,馬克思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而是一個革命的實踐的哲學家。
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看待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歐洲資本主義,我們便很自然地得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結論,也就是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的結論:不是人的精神創造了人類歷史,而是人的物質活動創造了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進而表現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表現為生產的社會化與私人所有制的矛盾,進而表現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無償占有了無產階級的剩余勞動和由此產生的剩余價值,并且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產生了“馬太效應”:資產階級變得越來越富有,人權得到越來越多的保障與實現;而無產階級變得越來越貧窮,人權受到一步一步地削弱和壓制。所以,資本社會是資產階級享樂而無產階級受苦的黑暗社會,是一個極不公平、極不公正的社會。無產階級要想獲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用暴力革命打碎資本主義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進而通過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即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這是《共產黨宣言》這部大氣磅礴、蕩氣回腸的無產階級戰斗檄文呈現給我們的一幅偉大的構想圖景。但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書本上、停留在權威的判斷上。歷史告訴我們,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似乎還不太成熟(他們當時都胸懷大志、血氣方剛),他們低估了資本主義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任何事物都要經歷一個產生、存在、發展與滅亡的過程,支配這一過程的就是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把握了客觀規律,我們的一切行動才有堅實的基礎和正確的方向。資本主義產生于封建社會的胎胞中,它的產生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同時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共產黨宣言》正確地指出了這一點:“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起初資本主義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資本家只考慮如何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這個問題(包括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擴大市場等),而且政府對資本家的干預微乎其微,甚至是為虎作倀、沆瀣一氣。資本主義的本性固然是不擇手段地追逐利潤,但我們應該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盲目的逐利性越來越受到來自宗教、道德、倫理和國家等多方面的約束。尤其是面對無產階級的堅苦卓絕的斗爭這一現實問題,無論是資本家還是政府,都開始“良心發現”,開始顧及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惡果(這些惡果會反過來制約利潤的進一步擴大)。此時的資本家不再是昧著良心一味欺壓工人的,政府也不再是只替富人說話,它也會顧及到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問題。隨著教育的普及、文明的開化,原來堅不可摧的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開始消解,更多的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學識和魄力進行創業,躋身到資產階級的行列(如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腦力勞動者(即白領工人)日益增多,體力勞動者(即藍領工人)日益減少,由此導致中間階層在整個社會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擴大,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任何事物必然最終走向滅亡,資本主義也不例外。作為一種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在與生產力博弈的過程中最終會敗下陣來,終將被新的生產方式——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取代。資本主義的滅亡是必然的,但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所能夠容納的生產力還是不可小覷的。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改善勞資矛盾之外,當今資本主義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技術創新,這也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非常重視技術研發的原因所在。技術創新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技術創新使得生產活動對勞動力、自然資源的依存度越來越小,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有效地彌補之前粗放型經濟發展給社會和環境所帶來的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程度。
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我們既要看到矛盾雙方之間的對立,又要看到兩者之間的同一,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種把握對立,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無產階級固然受到了資產階級的剝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是資本家把工人的勞動與生產資料結合在一起的,什么樣的勞動、多少的勞動與什么樣的、多少的生產資料相結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而且組織生產需要腦力和精力的付出。一切財富都是勞動創造的,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財富創造的功勞歸功于無產階級,這似乎對同樣付出勞動的資產階級有失公允。另一方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構成一對矛盾,兩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在于在充分吸收資本主義各種優點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完全排斥資本主義必然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資本主義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五個多世紀,大致可以分為自由競爭階段、工業資本主義階段和金融資本主義階段。從前一個階段到后一個階段,不僅表現為生產力和效率的極大提高,還表現為上層建筑和社會公平環境的改善,政府在協調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關系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弱。其中法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法治不僅保障了經濟領域的有序競爭,而且使人權保障的對象從極少數人擴大到更大范圍乃至整個社會。
資本主義在變化、在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馬克思當年設想的是歐美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同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誰能保證現在的歐美這些國家在不久的將來不可以這樣呢?我們國家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重新走資本主義的道路,而是應該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并且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國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我們當前的發展還離不開商品交換和市場經濟,而實踐也充分證明,市場經濟是必需的、有效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對當代資本主義,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地看待,大膽學習和借鑒它的優點,為我所用;對我們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我們必須抱定堅定的信心,不斷強化精神之鈣,打造不壞之身。這就是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這部經典傳世之作的意義所在。盡管這部偉大著作的部分結論是歷史的、暫時的,但它的精神是永恒的、不朽的。《共產黨宣言》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學的是共產黨人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將會給我們黨的事業帶來滅頂之災。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我們奮勇前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武器,只有有了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為什么做、該做什么、該怎么做。沒有強大的精神武器作支撐,共產黨就徒有其名;有了強大的精神武器作支撐,共產黨就無往而不勝,我們的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也必將從歷史必然變為歷史現實。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中共林芝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