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語作為高職院校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中受到了高度重視,尤其在當前全球化趨勢愈加顯著的背景下,對于新時期的高職日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日語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未能積極參與其中,即便可以掌握扎實的日語語言知識,但是實際運用能力較弱,不利于學生社會就業,有待進一步強化。本文就高職日語課堂教學展開探究,提出有效的優化策略,推動日語教學改革深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習素養;因材施教
在社會經濟持續增長下,社會文化逐漸趨于多元化,為了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十分重要。高職日語教學中,為了可以提升學生日語綜合能力,應該對日語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有效性。加強高職日語教學優化策略研究,對于后續教學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高職日語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基礎上學習效率將事半功倍。高校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為后續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和保障。在日語日常教學中,通過文化和文學的滲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很多學生對于日語學習興趣匱乏,主要是由于學生對日語知之甚少,那么教師即便聲情并茂的講解也是毫無意義的[1]。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滲透日本文化和生活習俗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日語的了解和認知。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營造相對應的文化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和學習日語文化,后續的日語學習將事半功倍。同時,學生對日語保持高度興趣,好奇心較為強烈,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此外,可以通過多樣化教學形式來講授日語語言知識,創新教學形式,諸如,角色扮演,通過簡單的對話交流,為一些日語經典影視作品配音,通過新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喜好編入到教學內容中,豐富學生的日語知識儲備,加深對日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學生日語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二、創新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受到外來思潮文化影響,盲目的認為不熟悉的教師授課能力更強,認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所以更喜歡外校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邀請日本留學生或日本專家學者來校授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日常交流中可以提升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2]。同時,可以借助廣播電視和網絡視頻形式,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感和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這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還是對師資建設的新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可以學會運用前沿教育技術和手段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拓寬教學空間,整合教學內容,促使教師專業能力顯著提升。
三、因材施教,持續深化教學
高職日語教學改革持續深化下,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在同樣的環境下學習,最終的學習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日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和組織者作用,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3]。對于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可以適當的加強教學深度,深層次理解日本文化;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列舉實際生活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適當地放慢教學進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習
日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和提煉教材內容,懂得取舍,逐漸形成完善的理論輔助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所以,對于教材內容的選擇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保證內容可以全面表述,整合優勢,為學生日語知識學習提供正確的引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同時,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形式,避免照本宣科,強制性的知識講述,促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五、對比教學,賦予學生持久學習動力
日語知識的學習,需要長久動力支持,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教學,將日語和漢語之間的不同之處對比分析,尋找差異,在求同存異過程中學習日語。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學生對日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為深刻。
綜上所述,高職日語教學中,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應該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材內容,創新教學形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日語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新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職日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5,23(21):105.
[2]劉胭脂,鄭麗麗.高職院校日語教師在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36):100.
[3]張愛華.淺談課內實踐教學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5,1(09):64-65.
作者簡介
王信峰(1979.12-),女,漢族,籍貫:山東即墨,最高學歷:本科,畢業學校: 山東師范大學,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語教學、日本文學。
(作者單位: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