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張。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職業學校招生127.2萬人,比上年增加5.77萬人;工學校在校生323.15萬人,比上年增加1.69萬人;職業學校專任教師19.64萬人,比上年增加4807人。職業教育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導致的產品質量需求的提升和全球化職業教育體系的更專業化、更系統化與更高效化,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而全世界各地特別是以德國、日本等發達地區的經驗,尤其值得我們吸取與借鑒。
一、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1)辦學經費的缺乏以及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合理造成職業教育的發展緩慢,職業教育體系改革迫在眉睫。改革開放初期,各行各業求賢若渴,人才缺口問題非常突出,特殊的歷史環境給職業教育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然而隨著國家以普通中高等教育為代表的人才培養體制的逐步完善,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受到擠壓,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原有的教育體系已經難以為繼,但是新的體系還沒有建立,從而極大地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
(2)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誤區,當今社會對職業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見與誤解,導致相當一部分人不認可和接受職業教育。偏見其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社會輕視職業教育,無論是從招收學生還是到學生畢業,“唯學歷論”甚囂塵上,以至于學生在培養過程都會遇到許多困難。
(3)教育待遇不高,優秀教育人才流失,教師隊伍建設落后,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教師進入行業門檻低,人才的培養和職稱評選機制缺乏合理性、薪酬待遇不高,教師考核機制亟待改革等諸多因素,都造成目前職教教師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工作積極性不高,優秀人才改行跳槽的現象頻頻發生。
二、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
在教育理念上,德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絲毫不弱于普通教育,且學生在教育的選擇和轉換上更加靈活。在德國,學生在小學一畢業就會面臨三種選擇:一是,上完中學,類似我國的普通教育;二是,進入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三是,進入專門的藝術體育學校。并且,學生在不同學校修到學分是在其他種類的學校也是認可的,如果想轉變學習方向,可以憑借學分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中實現自由轉換,最終有機會完成大學教育,這也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無法比擬的優勢。
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核是“雙元制”。一般而言,德國職業院校教學安排,每周的前兩天由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師專門的理論知識學習,而后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通常社會合伙人共同制定,迎合企業的需要,突出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理論實踐兩手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職業教育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之間不協調的問題。
此外,德國的職業教育對師資團隊的要求非常嚴格。以專業課教師為例,他們必須在綜合性大學完成8個學期的學習,修完三門課程:職業專業課必須的教育學和一門選修課。畢業時通過國家第一次考試以取得畢業證書,然后到企業工作實踐3~5年,再經教育培訓2年,在通過國家第二次考試后才能擔任職業學校的專業理論課教師。為了使職業教育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德國還注重教師的知識、技能的更新換代,一般以固定的周期進行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
三、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
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得到了世界上廣泛認可,但也不能盲目的引進,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進行自身的定位,將其中國化。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改革可以從兩國成功的經驗獲得以下幾點啟示。
(1)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改革
新的時期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就業形勢的變化,需要職業教育立足于培養職業教育受教者專業技能素質,在不斷改革中豐富課程內容設置,精細化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強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改革,實現就業與學習的無縫對接。產業結構的專業直接關系到廣大職業學校學生的切身利益,產業結構的轉型對技這些學生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和專業技能要求,尤其是黨和政府順應時勢的需要,滿足廣大群眾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大力提倡“匠人”精神、“工匠”精神。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建設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極大地限制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8866億元,比上年增長7.57%。其中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為2223億元,比上年增長3.97%,而高中階段教育經費總投入為6155億元,比上年增長6.75%,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不論是金額還是增速,職業教育教育的投入都遠遠比不上普通高中教育。新的歷史時期要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設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就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加大財政資金為主導的政府投入,安排專項資金重點建設重點職業學校、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專業。
(3)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
教學方法的實施的主要靠教師來實現。教學改革,主要是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來實現。要打破學科體系的教學模式,單靠一個教師進行教學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這就要求我們組建教師團隊,實行團隊形式教學。為確保教師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的準入制度,要求教師一定要有企業工作經歷,并且具備教室教學能力。同時,教師薪酬待遇這個多年以來被詬病的問題,需要政府重視,加大對優秀教師的獎勵,改革職稱評定體系,將老師的教學成果納入職稱評定系統。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人才為先,科技為本的方針必將長久地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筆者相信,在充分學習和吸收他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繼往開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必將打開一番新天地,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作者單位:邵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