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談到戚繼光的名字,我們一定會把他與抗倭斗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作為明代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抗倭斗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對明代軍事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仔細考察戚繼光一生的軍事實踐生涯,我們可以發現,他不僅是一名戰功卓著的軍事指揮家,同時也是一名銳意創新的軍事改革家。無論是在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中,還是在鎮守薊鎮的時期,他都根據當地的具體戰況,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軍事改革,他的軍事改革,讓“戚家軍”的戰斗力大幅提升。本文通過論述戚繼光軍事改革的前因后果,來對他的軍事改革有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戚繼光;軍事改革
一、明朝的軍事制度
明朝建國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改革中央軍事管理體制,設立前、后、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并且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衛所制度”,在具有軍事戰略價值的地方設立衛所,設立專門的軍籍,把官兵編到衛所里,每120人為一個百戶所,十個百戶所為一個千戶所,五個千戶所編成一衛(5600人),衛所遍及全國各地,這是一種寓兵于農的軍事組織,平時除了進行軍事訓練,而且要耕種,戰時參加作戰,戰后返回原來的衛所駐地。衛所制度的確立,對維護國家穩定和邊疆安寧發揮著重要作用。
明朝中期以后,明朝軍事實力逐漸衰弱,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暴露無疑。衛所的屯田不斷被侵蝕,“視舊所入,不能什一”,士兵的餉銀也被軍官克扣,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衛所士兵逃亡,到了嘉靖年間,衛所制度基本上被破壞殆盡,明朝軍隊的戰斗力也被嚴重的削弱,很多官兵忍受不了盤剝而發動兵變,極大的削弱了明朝的邊防實力,海防狀況更加糟糕。政治腐敗,武備廢弛,邊防和海防遭受巨大削弱,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戚繼光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改革。
二、戚繼光的軍事改革措施
戚繼光的軍事改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東南沿海抗倭時期,第二階段是薊鎮守邊時期,軍事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兵制改革,訓練改革,編制改革和戰法改革,他的軍事改革雖然主要集中在自己的部隊里,影響范圍有限,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正是由于戚繼光的軍事改革,他率領的“戚家軍”才能在沿海抗倭和鎮守薊鎮的軍事斗爭中取得了輝煌戰績,通過對戚繼光軍事改革措施的分析和研究,會讓我們對戚家軍的成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1、編練新軍
明朝的軍事武裝除了衛所軍隊外,還包括邊軍、民兵等,衛所軍隊主要負責軍事戰略要地和沿海地區的防衛,邊軍主要負責防范北部的蒙古軍隊,民兵主要維護地方的維穩治安等基層工作,它們的分工是比較明確的。從明朝中期以后衛所制度逐漸崩潰,基本上喪失了戰斗力,根本無法滿足抗擊倭寇的軍事需要,于是戚繼光提議編練新軍。他的軍事改革的歷程是比較曲折的,最終在胡宗憲的支持下,這是開始實施自己的改革想法。他招募的士兵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義務山區的礦工,另一部分是義務縣的地主武裝——義務鄉團,他制定了嚴格的選兵標準,不僅對這些新兵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激發官兵們的抗倭斗志,這次大約招募了三千多人,這就是戚家軍的基干力量。隨著戚繼光官職的不斷晉升,戚家軍的規模也不斷壯大,成為東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其實明朝的募兵制度在“土木堡之變”后就開始了,但是戚繼光的募兵制與之前的募兵制有很大區別。第一,戚繼光通過思想教育啟發百姓自愿應征入伍,其次,戚家軍的選兵標準嚴格,素質比較高。后來戚家軍的卓越功勛,充分的證明了戚繼光軍事改革的成功。
2、訓練“節制之師”
戚繼光十分重視對士兵的思想教育,他認為思想教育應該放在訓練工作的首位,要讓士兵們知道軍人的使命是保家保民保國,在日常的訓練和管理中,戚繼光經常會用通俗易懂的言語教育自己是官兵,“你在家哪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銀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養了一年,不過望你上陣殺勝,你不肯殺賊保障他,養你何用?”正是通過這樣簡單樸素的道理的思想教育,為戚家軍的訓練和作戰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從實戰的需要,要求自己的士兵進行實戰化的訓練,切忌花套和與取勝無關的訓練,“設使平日所司所學的號令營藝,都是臨陣的一般,及到臨陣就以平日所習者用之,則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陣熟便得一件之利。”為此,結合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戚繼光對官兵們進行相應的訓練,針對不同武器裝備的技術性能,對武器進行合理的搭配和系統的使用,充分發揮官兵們和武器的戰斗力。在訓練方法上,戚繼光主張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
3、創新戰術戰法
倭寇的戰術特點是善于突襲和短兵近搏,作戰機動靈活,針對倭寇的戰術特點,戚繼光放棄原有的戰術陣法,創造出新的鴛鴦陣法。鴛鴦陣法能充分的發揮出各種武器的技術長處和每名士兵的長處,各個部分的緊密的協調配合,很好的增強了整體的戰斗效能。同時進行多兵種聯合作戰,車兵、步兵、騎兵等各兵種協同作戰,建立輜重營,提高軍隊的后勤保障能力,這些措施的綜合運用極大的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
結語
戚家軍之所以取得輝煌的戰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戚繼光適應現實戰場需要的軍事改革,他能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來看待軍事問題并能采取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改革,他的軍事改革措施符合了時代的需求,注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明史》第77卷,食貨志一,田制
[2]《紀效新書》第四卷,喻兵篇
[3]《紀效或問》
[4]《練兵實紀》
作者簡介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2016級碩士研究生,專業: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