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裝飾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從總體上來看,現代裝飾材料有了新的發展,我們不能把裝飾材料當成一種純粹的物質,每一種裝飾材料都是有其自身特性的。只有善于利用裝飾材料的特性并結合具體使用空間的功能需求,杜絕對裝飾材料盲目的堆砌,這樣才能夠使裝飾材料發揮出最佳的功能,創造出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當代室內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以室內裝修為主,局限于材料上進行不斷的堆砌,空間結構的膚淺變化,忽視了文化與室內設計的關系。我們從地域文化角度去探討室內設計,不僅拓寬了室內設計的表現力,同時避免了被全球化所同化,保留了特有的傳統地域文化性,為室內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人們進行室內設計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和改變環境,這種環境應該是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的高度和諧與統一。作為室內設計師,應對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用途有所認識,才能在工作中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材料。
關鍵詞:現代公共空間;裝飾材料;材料與環境;材料選用
室內空間環境的整體形象,是材料、結構和空間共同體現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象。材質肌理是實現設計思想和表達建筑美學的物質載體,它本身所具有的光澤、色彩、紋理、質感等特性,給設計者表達不同的設計思想和審美意圖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語匯。應用地域文化特性的材料圍合成的室內空間環境,具有滿足使用功能和審美需求以及文化底蘊的三重功能,是室內空間體現地域文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設計的又一切入點。了解地方材料的品質是正確應用材料進行設計創新的前提,它包括材料的美學特征,材料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材料的結構與空間價值和材料與生態環境等,這些地域不同、種類不同的材料,可以使同類型的空間環境表現出迥然不同的形式與特色。
材料的質感能在人的心理上產生反應引起聯想。一般說來,材料的這種心理誘發作用是非常明顯和強烈的。例如,光滑、細膩的材料,富有優美、雅致的感情基調,當然也會給人以一種冷漠、傲然的心理感覺;金屬能使人產生堅硬、沉重、寒冷的感覺;皮毛、絲織品會使人想到柔軟、輕盈和溫暖;石材可使人感到穩重堅實和富有力度;而未加修飾的混凝土表面則容易使人產生粗野、草率的印象。因此,在選擇裝飾材料時,必須正確把握材料的性格特征,使之與所裝飾的空間特點相吻合,從而賦予材料以生命。
材料的尺度、線型、紋理,對裝飾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就尺度而言,材料的大小尺寸應適中,符合一定比例。例如,大理石及彩色水磨石板材用于廳堂,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用于居室,則由于尺度太大,會失去其魅力。就紋理而言,要充分利用材料本身固有天然紋樣,圖樣及底色等的裝飾效果,或利用人工仿制天然材料的各種紋路與圖樣,以求在裝飾中獲得或樸素或淡雅、或高貴、或凝重的各種裝飾氣氛。就線型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應將其視作建筑裝飾整體質感的一部分。
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首先確定所設計的室內空間的使用性質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風格和裝飾材料的選用,無不與所設計的室內空間的使用性質以及使用對象的審美情趣相關聯。要想創造一個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室內空間環境,必須充分考慮到材料的質感、色彩和圖案等多方面的因素,利用地方的材料創造出深邃的空間特色。我們在設計取材時必須將材料的基本特征、室內空間的使用功能及人物的性格特點緊密聯系起來,才可能創造出到滿意的室內空間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材料的質感和優點,才能創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室內空間。
材料因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的不同,不同的特性和個性,顯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材料是為實用功能的實現而服務的,但它同時承載著文化精神和空間品格的表達。地域性的材料代表著其地區的精神文化,我們通過它來實現空間的地域性文化的表達。不同的材料賦予它們厚重和輕盈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設計精神。
全球化運動一方面因信息的迅速傳播使世界越來越小,地域材料容易在各地市場廣泛流通;另一方面它也使材料的使用和生產出現趨同化和規格化,削弱其地域性。大多城市的材料市場的材料不是土生土產。正確的了解材料的特性,如美學特性、生態特征、文化寓意、材質結構、空間屬性。不同的方式、手法和切入點,靈活的運用材料,塑造不同的空間效果。不同地域、不同類別的材料,能塑造同類型的空間以不同的風格和形式特色。地域性材料成本不高,運用本地的材料還是降低投資成本的重要途徑。對每種材料的形態、紋理、性質、顏色、光澤等進行研究,通過對現代材料運用表達地域性的特點,保持地域獨創性。通過挖掘材料的特性、地方性工藝的運用以及對地方環境的研究是最有效的手段。藝術化的表現力是人在其視覺感受下得到的一種審美形式。傳統材料在室內空間當中具體的藝術化的表現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材料天然的形態與肌理。傳統材料的形成是一個天然狀態下的過程,所以無論是材料的形態還是肌理都帶有明顯的隨機性與偶然性。將這種隨機性與偶然性的材料形式進行排列組合、解構變形等設計手法的操作,其最終就會產生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可能已經不能再給予人們對于原始自然物的最初影響,反而使人對其產生了一種“模糊性”的認識。就如同現代藝術作品的表現,藝術家都在追求其作品在形式上的獨特性,來博得人們的關注。
現代室內空間的設計更加趨向于切身體驗的設計理念,而傳統建造材料具有其原始自然物的特征,更加有利于人們對于情感上的貼身體驗,達到一種對空間的情景塑造從而創造出不同的體驗性空間氛圍。
由于傳統建造材料自身本來就帶有大量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所以人們在觀看材料的同時也會得到材料所傳達出來的信息。而這種內在信息可能是一種久違的記憶、一種新奇的感悟、一種心靈的觸動等等。這種感覺會讓你產生一種對室內空間的“模糊性”認知,有一種恍惚回到自然般的感覺。這就非常利于一種體驗式的情景營造,可以使人產生出一種深層次的心靈共鳴。
參考文獻
[1] 鄧百舒,柯余祥.淺析建筑領域中石材的發展及運用[J].重慶建筑,2011.
[2] 湯晉.墻-建筑造型與環境的創造[J].安徽建筑,2012.
[3] 楊玲.可持續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3.
[4] 丁浩.情感空間,愜意生活—論現代室內設計中裝飾材料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7.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 環境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