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中國的影響力與之俱增,其餐桌文化也漸漸地在走向世界。但中文菜名的英譯研究仍舊游離在翻譯研究主流的邊緣。從表面上看,菜名的英譯價值遠不及文學作品;但從深層挖掘,中文菜名直接映射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本文將以婚宴經典菜名的英譯研究為例,淺談漢語語言文化與菜名英譯研究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
關鍵詞:語言;文化;菜名英譯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且璀璨奪目。各類菜品的中文命名則更是考究,從食材的選用到復雜的烹飪方法再到成語典故的應用。而面對菜名的英譯工作時,卻存在不加推敲,因機器的平白直譯而鬧得啼笑皆非的狀況。一份精致的英譯菜單不僅代表著我國的形象,更是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無論探討翻譯策略、原則、還是上升到翻譯理論的應用,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中文菜名都脫離不了漢語語言文化對其英譯的限制以及影響。
1 漢語菜名的語言和文化特征
作為孤立語的典型代表,漢語的博大精深是非常人所能言語的。但菜名中,其鮮明的語言文化特征卻是譯者在進行菜名翻譯研究工作時最佳的切入口,深入了解漢語語言文化則更是譯準、譯好、譯美各類菜名的最高奧義。
1.1 漢語菜名的語言特征
漢語菜名的語言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偏愛四字結構、善用比喻修辭、重寫意而非寫實。在正式的宴會場合,我們不難發現四字結構的菜名是各地宴會菜單的基本配置。就如我們方正的漢字結構,菜名更是追求對仗、工整,甚至直接采用成語典故;與家常菜名注重突出食材和烹飪方法不同,宴會菜名更傾向于使用比喻修辭來提高宴會的品與格,諸如“情深似?!薄ⅰ傍澴訄笙病钡鹊妊鐣嗣谎鐣嗣鐕嬕话悖静捎脤懸獾氖址ǎ囆g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在于“意”。甚至,家常菜中也有寫意的例子——“珍珠翡翠白玉湯”。
1.2 漢語菜名的文化特征
漢語菜名的文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二是多含人文地理典故。不同的地域條件決定了食材以及烹飪方法的采用,這也無形當中給各類漢語菜名渲染上了風采獨特的地方區域色彩。舉一個最簡單直觀的例子,“元宵節”是舉國歡度的團圓節,那么其特色美食究竟是“元宵”還是“湯圓”呢?“元宵”實為餡料在籮筐中加水假面翻滾而成,其表面粗糙正如北方人的粗獷大氣;而“湯圓”則手工包制,形小細膩,恰如南方人的俏麗靈秀。其他菜品更是以南北而異,并以地域進而區別。漢語菜名還多含人文地理典故,諸如“狗不理”以及“東坡肘子”等等。
2 以婚宴菜名為代表的漢語菜名英譯實例
根據婚宴規格的不同,其菜名的翻譯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手段。以普通婚宴和高級婚宴的菜單翻譯為例。
首先,以南北普通婚宴最具代表性的菜名為例進行分析。北方婚宴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喜慶菜就數“四喜丸子”了,而南方最常見的一道婚宴甜湯“百年好合”也是寓意滿滿。相比音譯,闡釋其寓意與介紹食材并不沖突。將“四喜丸子”譯為“four-joy meatballs”不僅道出了其誘人的食材,同時也表明了它的寓意——“四喜”,且十分順口符合審美。想進一步了解究竟是哪“四喜”的外國友人亦可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四大人生得意之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倍鴧莻バ墼凇短霾嗣g菜譜,食家了然最適度》一文中將“百年好合”譯為“Sweet soup of lily and lotus root”,可謂大方典雅之作特別是重大的筵席場合,只有這樣典雅的菜名翻譯才能“壓得住臺”。食材道出寓意,而寓意同時豐滿了食材的選用。
高級婚宴菜單的英譯則不簡簡單單是直譯或意譯所能解決的范圍。以陳曉與陳妍希的婚姻菜單為例,為了避免低級的翻譯失誤以及文化沖突,他們的婚宴菜單以吉祥名、漢語菜名以及英文菜名的層次結構鋪展開來。當中國高層次人群在高檔西餐廳接受了以英文菜單點菜之時,為了把握我們的民族自信感、展示我們雄厚的文化底蘊,如何譯制中餐菜單成為了譯者的一項新課題。鑒于漢語語言結構獨立、文化寓意深厚,陳氏夫婦的“國際菜單”也正為譯者提供了最為友好且不失身份的先河之例。比如:“金童配玉女——杏香百花釀蟹鉗(Deep Fried Crab Claw with Almond)”、“情深似?!逭衾匣撸⊿teamed Tiger Grouper)”。吉祥菜名定下了婚宴喜慶的格調,中英文菜品具體名稱也表明了食材和烹飪方法,達到菜名本身的宣傳功能。
總之,漢語的語言文化特征奠定了中文菜單英譯不凡的開端。在處理中文菜名的英譯工作時,僅僅譯出食材、道明烹飪方法只是最基礎的菜單翻譯,譯者的追求不該止步于此。在跨文化交際的大背景下,如何處理兩種語言間的跨越和聯系則是更深層次的問題。于西方,食僅為食。而于東方,食則為食且為禮。翻譯浮于字詞,游于文化;而字詞源于文化,隸于語言。
參考文獻
[1]白解紅,張莎,英漢仿詞的重新分類及其認知語義分析一以飲食新詞為例[J]外語教學,2009:(6):11-1
[2]朱慧芬,中式菜名語言變異翻澤[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99-103
[3]朱曉琴,中式菜名及其英澤的認知語言學研究[J]四川理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65-68
[4]周湘萍,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與中餐菜單的英澤[J]北方論叢,2003(2):107-110
[5]張銳,中文菜名中的古代詩文、典故詞語、吉祥一話的模因論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2004(28):175-178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