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化新媒體教學與傳統民間美術的結合,符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這一當今的時代主題。尋找民間美術藝術與數字化新媒體創作傳承的契合點,讓民間美術藝術借助數字化新媒體動畫這一新的藝術形式擺脫當前困境,填補基于民間工藝美術藝術資源與數字化新媒體創作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
關鍵詞:民間美術;數字化;新媒體
一、引言
民間美術從藝術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藝術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識與價值觀。在保護和搶救非物資文化遺產的同時把它與富有藝術創造力的美術融為一體,發揮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優勢,走民間和鄉土文化資源的道路,是民間美術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能從當地經濟、文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挖掘、利用鄉土藝術資源,特別是當地歷代傳承下來的優秀民間藝術,更能通過探索活動,主動地在生活中發揮傳承、保護和發展民間藝術的作用,實現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活態傳承。因此將民間美術傳承與發展,在實踐中感受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美術的傳承與運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教學中的意義
生活在城市,在灰色高樓的阻隔下,現代人的想象力比較貧乏,學生頭腦中的創作靈感越來越少,而民間美術這種單純和不受思想限制的形式卻能較為適應現代學生的欣賞特點。它直觀而貼近現實生活,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有著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深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又適合本民族欣賞特點,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它植根在地域廣闊的農村,在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手中,有著極強的生活表現力,和喧囂的城市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
民間美術內容豐富、直觀、易懂,易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樸素現實的美術教材。它不象文人畫(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有一套高深理論,也沒有那些刻板的條條框框束縛。民間美術是人類最早的審美想象,它原始的質樸美非常符合對少年兒童審美的啟蒙,它易認識、易動手,有裝飾味、有情趣,符合當今學生講求個性的心理,也符合他們活潑跳躍的欣賞角度,符合他們由單純到復雜的認識過程。
民間美術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氣魄和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反映著人民群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的民族的審美習慣正是我們素質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現階段新媒體教學由淺入深的啟蒙教材。它在教學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們這些教師解決目前教與學、教與做,激發學生能動性的落腳點。
三、民間美術在教育中的現狀
我們的民間美術教育目前依然被當做可有可無的“副科”。這便是中國美術教育的現狀。農村美術教育往往敷衍了事,相對于城市,農村美術教育則更為薄弱,然而絕大多數的民間藝術形式扎根與廣大的農村,農村學校許多基本的美育基本的教學尚不能保證,何談在學生中進行鄉土民間文化的滲透與傳承。初中的美術教育似乎更重視相關美術知識程式化的講解,學生只是機械地臨摹。讓學生參加諸多類型的獎賽,這似乎成了衡量美術教學的標準,而且全國教材基本統一缺乏美術教育的地域及民族特色。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尤其是美術特長班的美術教育,基本上是進入大學前的“學前班”式教育。
中國的高師美術教育都是以“求新求異”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獨創精神。教師不注重民間美術知識的傳授,他們擔憂學習過去的、傳統的、民間的知識會影響同學的創新意識,擔憂學習今后的創作中會失掉現代審美的時尚,會缺少與外域交流的語言。我們提倡學習民間美術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風格的美術知識內容、設計方法,而并非希望否定現行的藝術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擁有設計中國元素的能力。
四、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
民間藝術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的,是經過傳承和不斷創造的智慧結晶。它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是我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商業文化的逐漸沖擊下,無數民間美術文化正逐漸消亡。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生存現狀特別令人擔憂。民間藝術多依靠人的直接傳授,世代流傳至今。因此傳統民間藝術正隨著民間藝人的去世而消失。在我們的教育中,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絲綢之路、四大發明、雄偉長城等等。而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的民間文化卻很少去認識了解,殊不知,它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現在大多數學生對本土的歷史和文化知之甚少,這意味著對祖先千百年來創造的智慧與歷局限性,民間美術在新媒體教學中是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
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雖然屬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們在追求單純、概括、簡潔的手法和表現真誠、直率的情感時卻有極為相似之處,它們之間的溝通更為容易,這也為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的融合鋪平了道路。
五、總結
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單純依靠民間藝人是不行的。民間藝人是在長久封閉的天地中代代相傳的。他們對外界的信息所知有限,對自己藝術的價值也并不十分清楚。當今民間美術面臨的現代文明的沖擊,空前猛烈,如果完全憑仗他們個人單薄的力量,很難去適應和發展。這就必須由當代的專家學者—文化學、美術學、民俗學以及旅游方面專家學者出手相援,為其打開思路、排難解憂、建言獻策是文化學、民藝學和美術設計學的專家學者包括學習這些專業的學生要做的事情。河南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各單位協調,共同參與 來進行。既需要政府牽頭,政策的扶持,也需要廣大的民間美術傳承人和愛好者共同參與。應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對我省的民間美術工作加強管理指導,以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應明確保護哪些民間美術品種,列出其中重點保護門類,建立起集展示、創作、生產、銷售為一條龍的民間美術產業。
本項目屬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支持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BCA160055
參考文獻
[1] 孫建君. 中國民間美術[M]. 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2006.
[2] 楊學芹,安琪. 民間美術概論[M]. 北京:北京工藝美術 出版社,1990.
[3] 劉道廣. 中國民間美術發展史[M].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 社,1992.
[4] 方湘俠. 民間美術[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