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扶貧工作對于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暴露出來了一系列的發展不均衡問題,借助互聯網進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利于提高扶貧效果和擴大扶貧范圍,為我國的扶貧工作作出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
一、引言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之下,我國還存在很多的貧困地區,這與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格格不入,是影響我國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現如今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進行精準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措施,有利于提高扶貧質量并降低扶貧投入的人力、財力成本,將我國的扶貧工作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
二、“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必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融入使用互聯網技術,有利于豐富職業教育的內容和擴大精準扶貧的范圍。通過互聯網,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利用網絡寬帶和遙感等數字技術,在建立網絡平臺的基礎上了解當地貧困人口的信息,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相應的扶貧方案,經扶貧目標定位到最需要幫助的群體身上。另外,實施“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也是國家制定的重要政策,這種新型培訓方式能夠更加彰顯貧困人口作為學習和受訓者的主體地位,保障深處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形成人人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氛圍。這也是我國為解決貧困地區落后問題而部署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三、“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面臨的制度障礙
(1)“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體制不完善
目前國家實行的農村職業教育制度和“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制度的要求相背。目前管理體制的現狀是條塊分割,不利于實現扶貧資源的共享。農村職業教育一般由縣級政府統一管理,設計教育、人資和婦聯等多個部門,不同部門承接的扶貧任務不同,扶貧工作以量化目標為最終目的,沒有顧及全局,由此而導致的遺留問題較多。
(2)“互聯網+”職業教育扶貧所需教師資源不足
有關課題研究發現當前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技術人員較少,無法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需要,尤其是為網絡學習提供保障的教師資源嚴重缺乏,如線上教師資源不足;線下進行現代農業技術指導的教師資源匱乏等。
(3)網絡課程質量有待提升
目前的網絡課程質量比較低,主要原因在于課程設計缺乏針對性、課程內容不夠全面,對于電子商務的內容涉及較少,而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的重要方式就是要將其生產的東西變現,因此提升網絡課程質量,擴大教育范圍是一個重要問題。
四、“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制度構建
(1)建立通過職業教育統籌多元主體協同的區域網絡扶貧運行和管理機制
在職業教育中融入“互聯網+”是當今進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新方式,要建立個農村職業教育機構通力合作打造智能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最終形成各方聯動的工作格局,實現對西部地區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管理。網絡精準扶貧管理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在整合西部農村職業教育機構擁有的扶貧信息基礎上,根據不同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實現對扶貧信息的分析和共享。以該平臺為基礎,實現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機構的網絡辦公,有利于其及時對本地區的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通報,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對于扶貧資源的配置情況,避免資源分配的交叉,造成資源浪費。建立網絡扶貧平臺,第一要加強各機構扶貧工作和響應政策的對接,重點落實脫貧培訓項目,最終實現多元化的協同信息化管理格局,實現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要最大化整合扶貧資源,增加扶貧開發的合力并提高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扶貧工作過程的透明度,防止徇私腐敗的情況發生。
(2)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網絡培訓課程
加強貧困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目前“互聯網+”形勢下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同時制作各種適合當地人民學習的網絡課程也是當代一種新型教育資源,有利于推動脫貧工作進行。第一要建立政府和農業科研機構以及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一體化的課程研發中心,研發中心以政府作為網絡課程開發的領導者,做好相關課程的頂層設計工作,通過提高財政投入來為扶貧工作提供保障,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對于當地職業院校和科研機構來說,要依托現有的研究平臺和智力資源,發揮自身科研優勢,為網絡課程研發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鼓勵農村的職業教育機構加強網絡課程的管理和普及,對網絡課程的實施進行精準定位。第二要做好課程的分類工作,針對不同貧困家庭的特點開發課程資源。比如對于電子商務網絡課程的開發,除了要設置有關互聯網的基本內容,比如網絡安全、辦公自動化等,還要加強開發和電子商務相關的內容,如網絡設計、網絡營銷等;另外還可以開發農產品生產網絡課程,以當地藥材、經濟作物為例,加強對相關作物的科學種植普及,使廣大貧困人口學得快、富得快。
(3)打造適合本土發展的教師隊伍
進行精準扶貧,打造一支扎根于當地的教師隊伍是關鍵。在“互聯網+”時代,當地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在網上發布相關人力資源信息,吸引具有奉獻精神和樂于到當地服務的優秀人才。通過他們為當地農民進行現場培訓并手把手教學,免費向其傳授先進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加工知識;另外也要對當地的教師資源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科研機構和地方基層合作的有效對接。另外還要各級政府加大人才引進激勵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和互聯網企業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來;建立健全當地學校教師培訓制度,構建崗前、崗后一體化培訓體系,在教師職稱評定上給與一定的政策優惠,以便留住一部分優秀教師繼續服務。
五、結語
依托互聯網進行精準扶貧是當前國家實施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為貧困地區帶來先進的技術和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為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鄭惠尹.基于\"互聯網+精準扶貧\"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8).
[2]潘朝陽,林輝,劉淑芳.“互聯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徑創新[J].中國勞動,2017(12):61-63.
(作者單位:云南省政法干部學校(云南省司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