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可以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做到:第一是貫穿教學所有環節來全面滲透人地協調觀,全路徑培養學生正確的地理價值觀;第二是通過課內與課外活動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學科綜合性;第三是從教學延伸與教材知識補充來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第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的出臺,各學科也逐步形成共識,形成了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地理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及地理實踐力。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就要從這四方面具體要求與內容出發,通過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的開展,有針對性來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各個環節全面滲透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靈魂,其起著地理學習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從地理學科的性質來看,人地協調觀集中反映了其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的有機結合,反映出21世紀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理念。因而,人地研究不僅是地理學科的中心內容,更是現代地理的意識表現。高中地理應在教學各環節中全面滲透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正確的地理價值與地理意識,才能實現地理教學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目標。無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還是綠色環保意識的培養,其根本點都落在了人地協調觀的培養上。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為例,從教學設計開始,人地協調觀就應當成為本章學習的重點,無論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還是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其核心問題就是人地之間有效協調發展。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當把人地協調觀滲透其中,并作為教學主線。而在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中,圍繞著人地協調觀來推動教學進程、反饋教學效果,更是落實地理學習意義與價值的歸宿。因此,全面滲透人地協調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不可回避的任務,應在教學各環節中全面滲透。
二、在高中地理課內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其中人類、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而且要人與地理之間所形成的人文與自然學科交叉的綜合性也要求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途徑主要有兩條:
第一是依托教材的綜合性來開展綜合思維的培養。從學科性質、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來看,地理學科綜合思維培養的平臺較多。如從內容上來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內容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體系,大氣、水、地表形態等都是自然地理環境形成的重要因素。沒有綜合思維,把必修一割裂來學習,那必將是功半事倍、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第二是課后習題的拓展與運用有助于培養綜合思維。同樣在必修一第三章中其問題研究為:如何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這一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過程,不僅包括了水循環等知識,還包括氣候、氣壓、大氣運動等。這實際已經是跨章節的綜合性學習,其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由此可見,把課內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從學科性質來帶動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既有助于學生培養人地協調觀,又能促進學生綜合思維、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延伸中加強區域認知培養。
高中地理區域認知經常會被地理教師所忽略,這一方面是在教材中區域認知素養的內容有所缺乏,從人教版必修教材來,涉及到區域認知的知識點約為50個左右。這就很容易導致教師意識中對區域認知素養的不足;另一方面高中地理對區域認知及其水平要求不高,特別是教材中體現不出其拓展的深度與廣度。但作為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區域認知能力與水平應當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重視,這就需要地理教師通過對相關知識的補充與延伸,從課堂教學中對這一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為例,由于整個教材出現區域認知的知識點不多,但實際又能與之聯系起來的教學內容很多。這就需要地理教師通過補充知識進行聯系,從而實現培養區域認知素養。如大氣運動,放在具體的區域情境中,大氣運動受冷熱不均的影響就有了更具體形象的解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以所在地的某一大氣運動現象來進行分析,結果不僅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較好的學習,而且還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對自己家鄉的區域認知。如此一來,其他地理現象的分析都可以切入到具體區域中,從而加強了學生區域認知的培養。
四、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地理實踐力。
如果說人地協調觀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靈魂,綜合思維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那么地理實踐力就是所有核心素養表現的舞臺。學以致用既是各學科學習的最終歸宿,也是檢驗地理學習最重要的手段。這就需要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地理實踐力,把理論知識學習運用到實踐活動中,解決地理有關問題。
而對于地理實踐活動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三種:實驗活動、野外考察及區域探究。高中地理實踐力素養就要通過這三種途徑來培養并加強。如通過野外考察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像市區與郊區的氣溫比較、工業與農業發展布局、城市科學規劃等,都可以通過野外考察或區域探究來開展,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把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加以檢驗,使學生既能“知其然”的理論知識,又能“知其所以然”的實踐考查,從而形成地理知識與實踐的良性互動,保障學生在滿足高考考查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及區域地理的全面認識。因此,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既是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地理學習的要求。
總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很多,要站在新時期發展與學習的要求高度,從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出發,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實踐活動等為載體,把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及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都滲透到其中,形成一個地理學習與探究的立體式學習活動,才能把地理知識體系梳理得更清晰。
參考文獻
[1]宋雪.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 培養地理核心素養[J].新課程(下),2017(12):253.
[2]梁偉.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173.
[3]李敏.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7(Z5):8-10.
(作者單位:重慶市茄子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