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題記
當今的中國,或是狄更斯筆下最好的時代——高鐵網絡遍布全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移動支付引領潮流,共享經濟改變生活……萬眾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民族富強的進程緊密推進,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不能落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應以全新的精神風貌和優秀的意志品質來塑造出當代中學生“應有的樣子”,真正成為中國的脊梁。
一、心懷祖國,勇敢向前
周恩來總理曾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認為,一個新時代中學生首先應該要有家國情懷,要能站在成人與責任的高度上,要有家國天下的擔當和社會使命感。在抗戰期間設立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不僅為成人而設,更是為了救國、為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而設——鄧稼先、朱光亞等人奮戰在科研一線,開創了多個領域世界性的新篇章;楊振寧、李政道等人榮獲諾貝爾獎,在那個崢嶸歲月里,中國的生命之火在眾多赤誠愛國的學子的努力下漸漸點亮。
我們自己的夢想是美好的,卻也是渺小的,而偉大的中國夢是蓬勃的,更是廣闊的!若我們把心中那條細細的夢想之線連進新時代繁榮之夢的紡車中,攜著一顆飽滿的赤子之心,努力奮斗,相信,我們將獲得更充足的動力,達到更遠的目標。
二、心立宏志,不斷向前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遠大的志向是夜幕下的明月,照亮和指引我們坎坷跋涉的路。同樣,遠大的志向也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若是失去了它,對于一艘不知向何處航行的船,哪個方向都是逆風。人立志一亦如此,若是汲波于貪殘,滿足于平凡,那么我們不僅會造成社會發展的滯后,也終將會被時代拋棄。敢于正視,這才敢想,敢說,敢做,敢當。新時代的中學生,就是要敢為天下先,我們先要有沖破一切桎梏的宏志,然后才能在這生生不息的烈火中,完成自我的涅槃。
回顧那次震驚全世界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來之不易的勝利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若是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也提到,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因此,我認為,當我們用虔誠與執著在心中立下了那面“遠方的旗幟”,我們才擁有了不斷拼搏的源泉。
三、心懷和諧,泰然向前
新時代的沖擊激起了全民奮斗的巨浪,為我們帶來寶貴的機遇的同時,也送來了更大的挑戰。有些人在驚嘆于世界變化之迅猛卻不覺危險已至,有些人在困境的沼澤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而也有些人,以其樂觀平和的心態,一種苦中作樂、淡然處事的態度,去看待那些屈辱與不平,平復心情,繼續前行。也許,這種成熟老練的處世之道還不能在一時間被中學生擁有,但是,可試想,一個終日郁郁不樂、憂愁哀嘆之人怎么會有好的方案去迎接挑戰,去搏擊風雨呢?
王勃曾說:“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作為新時代標準要求的我們,不念已逝的過往,不困眼下的囚籠,不畏將來的未知,如此,便可以和諧萬物、平和泰然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事情,便可以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放得始終”。
四、把握機遇,奮勇爭先
“有人說:‘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覀冇兄蠛脵C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努力。我們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習書記的一席話讓我豁然開朗,無論是身處光芒萬丈,抑或是身陷囹圄困苦,除了堅牢的家國情懷、遠大的奮斗宏志和堅毅的強大本心,我們更需要的,是真正的做出成績,把獲得的緊緊握在手里,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得到更多的成功。把握機遇,才能把握成功,才能把握這個時代。
每當我想起李大釗先生的慷慨之詞:“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便愈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也深知前方坎坷,熱淚盈眶。但是,我們應該明確,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便是“新時代”的內涵與要求,這也更是我們這一代人應挺起的富強中國的脊梁。
有一顆心,志未消。大地未綠我先綠,草木已凋我不凋。做有堅毅宏志的追夢赤子,做新時代五星紅旗下的中學生,我們,永在路上。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