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凡論及\"人民民主專政”這個詞,人們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毛澤東為什么要用人民民主一詞來替換無產階級一詞,這是不是意味著人民民主專政同無產階級專政實質上是不同的?這個問題是對外開放條件下思想文化戰線面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之一,搞清楚這個問題對于防止和抵御西方敵對勢力的思想文化滲透,回擊西方敵對勢力企圖用\"西化”、\"分化”手段顛覆共產黨的領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工農民主專政;無產階級專政
一、無產階級專政是人民民主專政來源的探究
探究為什么說無產階級專政是人民民主專政來源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
其一,二者的領導力量相同。馬克思所主張的無產階級專政,即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或是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統治,或是由各個勞動階級參加的,但必須是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統治,這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核心。列寧多次強調無產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獨享領導權的意義。他明確指出:“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因為只有工人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于革命的徹底性。整個革命歷史證明,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要失敗,有了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勝利了。”肯定了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權。中國1949年制定的《共同綱領》以及1954年頒布的憲法和現行憲法都明確規定了這一點: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作用,是通過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來實現的。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義武裝起來的,由工人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的政黨。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作用是通過自己的先鋒隊一共產黨來實現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國家政權中居于領導地位,這就意味著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工人階級的意志要通過憲法和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意味著國家要按照工人階級意志和面貌改造整個社會。由此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來源是無產階級專政。
其二,二者的階級基礎相同。二者都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但還必須有被領導者參加。這種由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結成的特殊關系,是一種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革命聯盟。馬克思將這種關系比喻成比作\"合唱”的關系,在他看來巴黎公社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的重要原因就是巴黎公社革命期間沒有農民的援助和支持。列寧把維護農民聯盟稱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最高原則。他指出,農民是無產階級天然的同盟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對最主要的敵人。他認為這個聯盟是蘇維埃政權的主要力量和支柱。在中國,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延續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工農聯盟不僅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而且還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力量。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這兩個階級占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從政治上說,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是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可靠保證,也是發揮人民民主專政威力的決定力量。由此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來源是無產階級專政。
其三,二者的歷史任務相同。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是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從各方面創造條件,向共產主義過渡。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比較多地側重于它在消滅剝削制度、消滅階級中的作用,但也在原則上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要發展生產力。列寧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首要的、基本的和經常的任務,是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創造新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社會。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任務是,強化國家機器,借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的利益,對內鎮壓反動階級的反抗,對外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顛覆;有步驟地解決中國工業化問題承擔繁重的經濟建設任務;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思想上同―切舊思想開展斗爭,向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前進。在現階段,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早日建成共產主義社會。顯然,人民民主專政具備無產階級專政任務的根本點,所以其來源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
在領導力量、階級基礎、歷史任務等方面,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都是相同的,所以無產階級專政是人民民主專政來源。
二、人民民主專政是不同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形式
當然也有很多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覺得毛澤東的人民民主專政思想并不等同于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事實上人民民主專政思想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異端,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背離。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產物”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是一面繼續用強力與資本主義的剩余勢力作戰,一面要用革命的辦法造出許多共產主義的建設法。”也就是說,在無產階級專政里,資產階級是被專政的對象和被消滅的對象。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人民民主專政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它是一種向著無產階級專政過渡的形式,是一種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它銜接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承擔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雙重任務和轉變任務,所以說人民民主專政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產物,這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論述的無產階級專政,與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都是有所不同的。
(2)\"幾個階級的聯合專政”與\"一個階級的專政”
馬克思主義以為,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采用暴力手段來獲得和維持的、不與任何人分掌的政權,是人民即工人和農民統治少數人的政權,是整個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專政。列寧認為,無產階級的專政,即不與任何人分掌而直接依靠群眾武裝力量的政權。可是毛澤東認為,無產階級獨掌國家領導權,并不等于無產階級獨自組織政權,而是同其他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結成牢固的聯盟。“毛超出列寧關于專政只是一個革命階級的專政的論斷,他想強調的是中國人民作為一個整體的革命性質”。我國有八億農民,沒有鞏固的工農聯盟,就沒有工人階級領導的廣泛的統一戰線,就沒有鞏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
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無產階級專政主體是無產階級,或者再輔之以農民和城鄉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只能成為專政的對象。而中國共產黨基于對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和階級關系的科學分析,將我國的資產階級一分為二,區別對待。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使之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建立了統一戰線,在革命時期也成為了革命的擁護者。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主體結構中,不僅包含了工農聯盟,還包含勞動人民與資產階級的聯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政治上必然要把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代表人物吸收到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機構中來。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構成之一,明顯地體現了我國無產階級專政在階級構成上的特點,是無產階級專政史上的首創。此外,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將來,臺灣回歸祖國以后,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在階級構成方面,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人民民主專政比一般無產階級專政更廣泛。
三、對\"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辨析
從世界范圍內討論,考察一個國家政權是不是無產階級專政,關鍵要看是否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政權中居于領導地位。無產階級政黨執政的國家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的確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從我國具體國情討論,按其政權的階級性質,毛澤東把全世界的國家體制分為資產階級專政共和國、無產階級專政共和國與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共和國三種。毛澤東指出,我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自有特點,既不同于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又與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別。這是因為我國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基本部分,是中國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同時也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毛澤東的這段話說明了我國具有的特殊國情就是人民概念的包含范圍要比第一種、第二種國家類型都廣泛,其實質也就是把民族資產階級也吸納進了人民的范疇里。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階級關系、歷史條件決定了我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統一戰線的建立使民族資產階級在革命時期也成為了革命的擁護者。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一方面作為被改造的對象,另一面也擁護憲法,自愿改造,從而共產黨把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作為人民內部矛盾加以對待。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逐步地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或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這使得工農聯盟還有勞動人民與資產階級的聯盟包含在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主體結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因此在政治上必然要把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代表人物吸收到政權機構中來,這也是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
我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革命和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在建國前,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集團和個人,調動了一切積極因素,為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而斗爭;在建國以后,繼續調動了一切積極因素,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的勝利與重大成就。另一方面分化敵人,化敵為友,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抗日戰爭前夕我黨逼蔣抗日,發動了\"西安事變”,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解放戰爭中爭取傅作義、程潛等人的起義;建國后把末代皇帝和不少國民黨戰犯改造成為新人等等。在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進一步擴大范圍,形成了廣泛的政治聯盟。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愛國統一戰線的這種重要戰略地位和多方面作用,必須不斷加強、擴大,不能削弱、縮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法寶作用。毛澤東強調\"人民民主專政并不等同于無產階級專政”正是基于要擴大階級基礎,更好地維護統一戰線,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基于我國具體國情做出的表述。
綜上所述,\"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是一個可以商榷的命題。在世界范圍內,說\"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具體到特定語境和歷史背景,說\"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與無產階級專政有差別”也是有緣由的。
參考文獻
[1]《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6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
[3]《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9頁
[4]《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北京:中央檔案館,1989年,第551-567頁
[5]《馬克思主義以后的馬克思主義》,戴維.麥克萊倫,李智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第219頁
[6]《毛澤東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12頁
[7]《法學專題研究》第1冊,于遠河等,遼寧: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98頁
[8]《愛國統一戰線綜論》,徐金城等,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21頁
[9]《人民民主專政若干理論問題研究》趙婭,碩士論文,2016年7月
本文為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院級課題課題編號(2017015)“對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問題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趙婭(1991—);女;安徽淮南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作者單位: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