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網絡消費成為消費的主流趨勢之一,大學生不僅成為網絡消費的生力軍,也是網貸的主要對象。本文通過對CK學院網貸學生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大學生網貸產生的三個主要原因,通過對三個原因的研究,提出解決大學生網絡貸款的途徑及主要手段。
關鍵詞:網絡消費;大學生;網貸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網絡消費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消費趨勢之一,而大學生作為網絡消費的主力軍之一,也使得網絡貸款在學生之間的發展也愈演愈烈,甚至許多借貸平臺披上互聯網的外衣,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到學生群體中。依靠其便捷的辦理手續,甚至一些平臺打著“零利率”等口號,吸引大學生進行網貸。而網絡貸款所帶來的危害是極其巨大的,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成長與未來,更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研究大學生網貸問題與現狀是極其重要的。
二、網貸產生的原因及途徑分析
通過對CK學院網貸學生的調研發現,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借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之間攀比心理的影響。CK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部分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同學之間的交往中就出現了攀比現象,而部分家庭條件稍差的同學,為了在同學中有面子,就傾向于從網絡平臺進行貸款消費;第二:誘導性因素。網絡貸款的借款途徑花樣繁多,比如單純的P2P網貸平臺,如名校貸、我來貸,還有一些是由如京東、淘寶等網絡消費平臺所提供的信貸業務,更有甚者是一些高利貸披上網貸的名義在學生群體中通過“零利率、辦理方式的便捷性”等手段吸引學生貸款;第三:網絡貸款的環境影響因素。當代社會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因此從社會群體到政府都在有意無意地刺激消費從而拉動需求的增長,這個刺激消費的過程中就誘導出許多過度的消費現象,大學生作為剛剛進入社會的一個群體,對于社會的認知較少,而互聯網作為一個信息傳播平臺又將許多大學囊括其中,這就使得大學生分辨真假的過程加大,從而產生的一些非必要的消費,造成不合理的現象。網絡貸款的產生有其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產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但是,大學生網貸當中所產生的的亂象和亂象所造就的悲劇就其結果來說是現代社會消費主義傾向以及由此引發的虛假的消費需要所導致的。
三、解決的途徑及手段
通過上述對大學生網貸問題的分析,如何避免大學生網貸或者說如何讓大學生理性對待網絡貸款是極其重要的。根據上訴問題,針對網貸問題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盲目消費、從眾消費、攀比消費是大學生網貸的主要原因,通過網絡貸款用于戀愛消費、時尚品消費以及旅行等活動,也有部分同學出于創業的目的,進行網絡貸款,而在消費之后卻發現沒有還款的能力,從而對個人的信用、學業等造成影響。因此,要對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進行科學的引導,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圍進行理性的消費。
2、加強個人信息安全,拒絕誘導性因素
在網絡消費平臺中,大學生應注意個人信息的安全,不要在不安全、不合規的網絡平臺中留下身份證、電話、銀行卡號等信息。目前由于互聯網監控的程度還不是很完善,許多大學生在身邊同學的利誘下,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導致自身背上貸款,卻仍不知。最后導致自己欠下巨額貸款,從而導致休學、輟學的事件發生,甚至更有惡性的事件連帶發生。
3、加強網絡借貸平臺監管力度
國家應加強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力度,對于一些不合規、不合法的網貸平臺,應該及時的進行查封,避免學生應不知而陷入不合法網貸平臺的陷阱。同時我們也知道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這也要求大學生加強對互聯網知識、法律知識的了解,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四、結語
大學生進行網絡貸款增加了其資金的來源,但這筆貸款的使用是否恰當合理,借貸的平臺是否合法、貸款的利息是否合理、能否及時的還上這筆貸款,這都是學生在借款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預先的思考,理性的消費,對網貸的危害進行學習,是避免網貸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跣.大學生網貸多維反思筆談[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5):85-88.
[2]謝留枝.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8):67-77.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