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化學,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的化學。它是研究生物內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化學變化以及在變化過程中代謝控制規律,并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奧秘的一門科學。生物體的復雜性決定了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的復雜多變,同學們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生物化學是連接生命科學和醫學學科的橋梁,對于醫學類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是其必修課。作為一位醫學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教授好專業課程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職工作,要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不斷地改善教學條件。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34;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生物化學是醫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是公認的難以學習和講授的學科。加強生物化學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進一步探索生物化學的潛在規律,培養學生養成創新意識與科學思維,加強綜合技能,已經成為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改革重點。
1 生物化學教學現狀
通過對一些高校醫學專業學生進行的相應訪查,得知生物化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并且其內容比較復雜抽象,學生通常難以理解消化。其中一些學生對于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價值及意義很不了解,甚至對該課程的學習持消極的態度,從中可以發現生物化學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知識學生并沒有很好的吸收,并間接地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完善以及教學目標不明確。以上的種種問題,都會導致學生認為生物化學是一門索然無味且深奧難懂的學科,從而失去了探索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只會被動地配合老師。為了使學生不再被動死板地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教師應該首先重視學生對生物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及掌握,并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正確合理的教學方式,以便在課堂上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實際的教學中將知識點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生物化學的知識不再總是那么的抽象難懂,從而培養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
2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策略
2.1開展互動式教學
將生物化學中的重要理論及復雜的反應,轉化為具體的知識,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進行生物化學知識理解。開展互動式教學,能夠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率。互動式教學,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針對教學內容和具體問題,學生與教師或者其他學生進行問題交流與溝通,能夠在交流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增強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互動式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將講授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互動式的雙向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能力,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結合多媒體設備進行互動教學,開展討論小組或者是專題講座等,進行直觀形象的生物化學教學,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動態的教學內容。例如,通過動畫來觀察DNA鏈的解螺旋與RNA引物合成的動態流程,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能夠了解DNA的復制過程,加強理解生物化學知識。
2.2建立教學考核體系
在當前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層次,緊密結合當前教學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體系,能夠有效地保證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全方位測評,避免傳統教學中的期末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關注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綜合考評學生能夠增強學習主動性,避免在實驗中抄襲實驗現象及總結報告等,無論成績優劣,只要秉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贊揚,學生也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增強生物化學學習興趣。
進行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應當進一步提高多元化評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重視評價內容與評價范圍,進行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評價。例如,可以評價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知識學習態度以及資料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總結能力等等。通過分析寫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加深評價范圍的深度與寬度,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聯合生活實際狀況,養成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大促進了生物化學的教學效率。
2.3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對于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目前,生物化學實驗內容偏重基礎和驗證性的實驗,如某種物質的性質鑒定、含量測定或某一種生化技術的學習等,這種以驗證為主的實驗,教學目的過于單一、教學方式高度“程式化”,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對做實驗興趣不高。為此,作者保留了部分傳統經典生物化學實驗,增設了一個綜合性實驗項目[氧濃度對細胞代謝的影響(酶、乳酸、ATP、ROS)]和一個設計性討論式實驗內容(營養物質消化酶活性測定方案設計及唾液淀粉酶活性測定)。此外,作者將大學生課外科研納入實驗教學改革,指導學生申報大學生實驗室開放項目、大學生課外科研立項及指導學生參加廣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等,并獲得多項大學生課外項目資助和生化技能大賽名次。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本校的創新教育改革,以科研促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2.4重點章節小結,設計思維導圖
在進行課時講解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講解的內容進行預習,對將要講解的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并讓學生根據其內容設計出相應的知識框架,且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講解的機會,這不僅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端正學生對學習認真負責的態度及培養學生敢于突破創新的能力。例如在對三羧酸的循環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并對整個動態的循環過程采用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并準備好在課堂上進行演講。有效的預習及知識思維導圖的設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及重點知識的傳授。此外,在重點難點等知識點講解完之后,教師應該給學生總結整體內容的時間,并對學生的總結給予補充及建議,這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整體回顧,且對課堂內容進行相應的梳理,有助于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及理解。
結束語
總之,生物化學教學改革采用多方位多層次的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綜合性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與課外科研相結合的探索,改革推行與反饋相結合的方法,為當代醫學教育拓展了全方位的新教學效果評價模式,提升了教師理論與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提高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學春,石運芝,馬敏等.構建現代醫學實踐實驗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50-51.
[2]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構建綜合性大學“243”型課程體系與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5):5-6.
[3]黃盼,何仁生.網絡環境下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3):91-93.
[4]侯新東,葛臺明,盛桂蓮.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1):104-107.
(作者單位: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