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的學習不僅需要一定的智力還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關于如何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師重點討論的話題。為了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務必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特點出發,立足于其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教學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更好的了解其中的內在關聯性,進而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變式教學
1 引言
小學數學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其目的在于引導小學生們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字之間的計算,對基本圖形有個理解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等,以便為今后學習更加高深的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一般比較靈活、充滿想象力,對于一切未知充滿好奇,為此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應用不同方法進行問題解決,以全面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
2 設計“一題多問”,促進學生的思維在追問中遞進
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對于“一題多問”的數學問題重點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對數學題目不斷地進行循序漸進的追問,養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是精神,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一比誰的問題多,誰更能夠問出新花樣來,讓其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思維全面發展。以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為例,數學老師可以借助當前比較流行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讓讓兔子媽媽給小兔子們分胡蘿卜,將不同數量的胡蘿卜分到不同的筐子中,比如共有6根胡蘿卜,3只小兔子,兔子媽媽要將胡蘿卜平均分成三份,請問每個小兔子能夠分到多少?其分到的那部分占據總體胡蘿卜數量的幾分之幾呢?再具體的教學情境當中,對問題進行追問:任意的選擇一個一個胡蘿卜,請問這根胡蘿卜占據總體的幾分之幾?任意的選擇幾個胡蘿卜,又分別占據總體的比例是多少呢?以此為例,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具體的圖示,將所有的胡蘿卜看做成一個整體,每一根胡蘿卜都是整體的一部分,讓學生通過例子初步了解“整體”的概念。或者在故事中增加條件,比如“此時走了一只小白兔,請問剩下的小白兔平均可以分多少根胡蘿卜呢?”通過增加條件讓學生了解“1/2”的概念,進一步把握一半的數學表示方法,掌握數學的學習思路。
3 設計“一題多變”,通過變式訓練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的數學教學設計當中,所謂的“一題多變”就是要將原有題目當中的已知條件和所要求得的問題進行變化轉換,將其變成學生了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對題干中的數量關系又一個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數學知識當中的內在規律變化,訓練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分數四則運算”的時候,原來的題目是:糧食店運來了3/4噸的面粉,如果銷售掉1/4之后,請問還剩多少沒有賣出去?筆者發現,不同學生對于此題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一部分學生列出了這樣的式子,直接用3/4-1/4=1/2(噸);另一部分同學則計算方法為3/4*(1-1/4)=9/16(噸)。顯然,第二種方法是正確的。只是給出答案還不是教學的目的,教師要告訴學生第一種方法錯在哪里,如果想要讓其正確又應該如何對原題目進行變形呢?這時候,做錯問題的學生就會主動思考自己的做題思路,其就會恍然大悟般的發現自己在做題時候所犯的邏輯錯誤,即忘記看是否有單位,也就是在數字1/4之后如果能夠加一個單位“噸”,其思路就是正確的,這也有助于其了解賣出1/4和賣出1/4噸的區別。
4 設計“一題多解”,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題多解”也是小學數學變式教學策略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上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進而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答案,能夠更加清晰一道題目中的變量關系,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學習“百分數”為例,教師說出這樣一道題目“請問學校樹林里有40課梧桐樹,柳樹的數量要比梧桐少40%,請說出柳樹的數量是多少。”第一種解法就是將梧桐的總數量看作是單位“1”,通過運用題干當中已知條件,計算方法為40-40*40%=24(棵);第二種解法為根據條件求得柳樹數量是梧桐樹數量的幾分之幾,然后進一步計算40*(1-40%)=26(棵),通過不同解題思路得到相同的答案,這種“殊途同歸”的解題方式有助于學生們提高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成績的增長。
5 背景多變的變式應用
想要全面的徹底了解一個新的概念,就必須對概念進行全方位的解析。第一需要賦予想要引入的教學理論多種不同背景凸顯知識的豐滿,比如理解方程需要自從天平平衡的角度來體會。同樣的,要想理解一種思想方法的本質就要通過不同問題背景尋找背景之后所蘊藏的通性和規整,比如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計算面積,引入不同規則四邊形的求面積公式;再比如對雞兔同籠問題進行求解,還有類似的存錢問題、工程問題、乘船問題等,都是需要對相關題目設置不同的背景。一般來說,小學解決問題的辦法主要是直觀解決辦法,為此知識背景的多變能夠提高學生們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提高思維邏輯的效率。
6 結語
小學數學變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傳統教學方式上的創新,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問題思考并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夠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認清楚問題的本質,這也是教育教學的意義所在,希望相關任課教師能夠重視變式思維能力的訓練,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小學數學變式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唐均華,代克菊.小學數學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科學咨詢,2012(3):120-120.
[3]陳皓.小學數學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教育:文摘版:00155-00155.
[4]韓敏.基于錯誤診斷的小學數學變式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6(12):41-43.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溧城鎮昆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