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杭州作為擁有“互聯網+”先天優勢的歷史名城,如何使優質博物館文化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是文創經濟時代博物館轉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抽樣調研了杭州市6座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博物館的文創現狀,歸納出當前杭州市各博物館文創發展的“杭州經驗”,總結了其發展的問題與困境,并提出了幾點對策意見。
關鍵詞:杭州市博物館;文創現狀;優勢與經驗;問題與困境;對策探索
當前,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保護文化遺產為當今之急務。如何使博物館優質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助力文化資源活化,是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中國博物館文創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產與“互聯網+”先天優勢的文創重鎮——杭州正面臨嶄新的機遇與挑戰。據統計,杭州共有80余座博物館,如何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活化杭州特色文化資源,實現博物館轉型則是杭州市現下亟需突破的難題。
筆者運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抽樣調研了六座杭州市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博物館的文創現狀,歸納出當前杭州市各館文創發展的“杭州經驗”,總結其發展的問題與困境,并針對困境提供了幾點對策意見。
一、文創現狀:杭州市各博物館的實地調研
本項目遴選出浙江省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杭州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為樣本,并以它們的數字化展陳形式與文博商店為基點展開調研,以小見大地反映出杭州市博物館的文創現狀。
筆者通過實地觀察、拍攝記錄和網上查閱對各館的數字化展陳情況進行調查。數字化程度較高的有絲博館和工美館;杭博擁有VR設備和3D打印機;南宋官博的數字化展陳則屈指可數。此外,多家博物館在其官方網站上開設虛擬展館,如“數字浙博”。
筆者走訪了數家文博商店,它們秉持“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宗旨,多由博物館自營或合作經營,如絲博館與著名品牌曉風書屋合作,工美館內多家商店由手工藝人經營。經咨詢博物館文創部負責人,筆者了解到博物館通過IP授權的方式與文創公司合作。但產品更新速度慢,形式易流于同質;且反饋渠道和獎勵機制缺失。此外,問卷調查顯示,價格過高是群眾止步于“賞”的主要原因。
二、杭州經驗:多年經營發展之累積
自2012年5月杭州市園文局要求各博物館設立文博商店以來,各館經多年運營,積累不少經驗:1.發掘杭城優勢,結合館藏資源,推出相關文創產品。2.通過“IP授權”將館藏文物元素提供給合作公司開發價值,保障博物館的研發權益。3.市場調研在前,產品研發在后,規避供求不對等的情況。4.借助杭州優勢,形成“互聯網+文創研發”和“互聯網+產品銷售”模式。5.共享優勢經驗,“大館”帶動“小館”,美美與共。小型博物館借鑒大型博物館文創研發的優勢經驗,例如浙博文創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完整先進,在全國位列前茅,可作為榜樣積極引領省內其他博物館,促進共同發展。
三、問題與困境:杭州市各博物館文創發展的瓶頸
杭州市各博物館文創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博物館轉型面臨困境:
就展陳方式而言,高新技術并未得到廣泛應用。許多博物館的藏品展陳未利用好數字化媒體工具;少以觀眾為中心,缺乏互動和人情味。文創產品的問題如下:1.各館對營利模式的認知模糊,文博商店的商業經營與博物館公益性沖突。2.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提取流于表面,各文博商店內書簽、水杯、書畫等產品屢見不鮮,僅是圖案略有區別,創意難以體現,文創品牌塑造無力。3.文創經費不足,店員多為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市場營銷經驗缺乏和相應激勵機制久未落實等導致博物館文創研發動力不足,產品更新慢。4.文創產品定價過高與消費者期待脫節,常有產品精美但價格令人望而卻步的問題。5.大多數博物館僅提供概念性消費,即實物銷售,文化體驗類服務開發甚少,這將愈發難以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
四、對策探索:杭州市各博物館文創的戰略調整與未來規劃
針對各博物館文創現存問題,筆者進行對策探索,以期為其轉型提供嶄新思路,實現傳統文化創新與復興,創造博物館事業和文創產業的雙贏格局。
針對實施主體的不同,筆者擬定出以下對策以作參考。針對政府而言:1.推動博物館體制機制創新,給予各館因“館”制宜的自主權。2.積極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發展理論。針對博物館而言:1.做好本館文物資源的梳理與分類,依托杭州獨特文化背景,開發特色文創,通過合理的價格分流,擴大受眾面,從而塑造并鞏固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2.各館應始終堅持公共性服務機構定位,自覺承擔文化傳承使命。一方面,順應杭州“科技創新城市”的潮流,靈活結合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明確文博商店運營目的,以銷售飽含杭州文化韻味的文創產品為主要途徑,促進各館文化的繼承傳播為主要目的,商店運營反哺文創研發為次要目的,打造雙贏模式。3.目前杭州市各館受限,難以與他館合作,資源獨特性難以保全,創意被剽竊、產品被仿制等問題繁多。故完善IP授權模式,將文博資源與專業人才資源高效整合到一條產業鏈上,才能使文博資源真正“活化”。針對博物館與文創產業的合作而言:1.博物館與合作的文創公司要加強交流,發揮雙方主動性。一方面,策略性共享館藏資源,博物館為文創企業提供更多、更深層次的素材;另一方面,雙方要充分溝通去化解文創研發及經營中出現的矛盾。2.完善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模式,樹立和強化“互聯網+”和“文化+”意識。利用好“互聯網+”優勢,集中聯合市場上的人才隊伍,通過互聯網的開展文創產品研發、銷售,創造一個從屬于宏觀文創產業之下獨特的體系,將文物所蘊含價值最大化提升,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凱.中小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現狀與對策.文物世界.2017年:68-70.
作者簡介:
謝雅潔(1998-),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浙江瑞安,學歷:大學本科在讀。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